中国景观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景观中国

景观中国

LA专集|废弃地再生——工业景观的修复与更新

中国景观网2023-01-17景观中国陕西元派建筑景观
苔藓微景观批发市场,陕西元派建筑景观,景观学考研考什么,LA专集|废弃地再生——工业景观的修复与更新,苔藓微景观批发市场,陕西元派建筑景观,景观学考研考什么采矿迹地再开发和再利用的研究一直是中国矿区生态修复的研究热点,关系着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

LA专集|废弃地再生——工业景观的修复与更新

LA专集|废弃地再生——工业景观的修复与更新,

  苔藓微景观批发市场,陕西元派建筑景观,景观学考研考什么采矿迹地再开发和再利用的研究一直是中国矿区生态修复的研究热点,关系着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生态安全,因此也成为“城市双修”的重要内容[1]。在将工业废弃地转变为绿色空间的过程中,风景园林师以自然为师,修复土壤、恢复生物多样性,变废为宝、重塑场地景观,织补文化、激发区域活力,多维度打造“春风吹又生”的可持续景观。

  [1] 常江,李灿坤,冯姗姗.采矿迹地景观重构研究进展[J]. 风景园林,2022,29(3):58-64.

  该项目位于南宁园博园的东南区,场地面积约35 hm2。组委会希望将这些采石场转变为园林博览会中富有特色的园林景观,成为展览的一部分。

  现状地质状况复杂,设计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展开更加精确的设计,设计团队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构建出场地的三维模型,并记录水位变化,最后针对7个特征各异的采石场采用不同的植被修复和人工介入方式。

  经过充分的调研,设计团队将废弃地的劣势转化为借景的优势,设计了随水位浮动的亭子、位于积水场地的湿生植物园、置于岩石上的沙生植物景观、利用特殊地形造就的台地园和鸟瞰平台等。

  最终,通过契合场地的设计,7个破碎荒凉的采石场转变为落霞池、水花园、岩石园、峻崖潭、飞瀑湖、台地园和双秀园7个花园。该项目展现出采石场这一荒凉的废弃地成为景观艺术的可行性,同时融入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审美意趣。

  王向荣,林箐.从断崖残石到山水画卷:第十二届中国(南宁)国际园林博览会园博园采石场花园设计[J].风景园林,2019,26(4):61-72.

  汤山矿坑公园位于汤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内,汤山山体南侧,总设计面积有40 hm2。该场地曾是汤山最大的废弃矿坑龙泉采石场,项目的初衷是让这几个伤痕累累又气势恢宏的宕口复绿,并成为一个提供旅游休闲活动的场所。

  设计团队在破碎的自然环境中选取了4个景观宕口,塑造出丰富的体验空间,综合安全、造价、体验、生态等多个因素进行游线设计,使游人穿行于湿地草甸、阡陌花涧之间。

  汤山矿坑公园的设计建造对未来城市公园的运营和维护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自然山水的自我修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该项目通过设计使这一过程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促使人们更加敬畏和珍惜自然,这也是一种环境教育。

  该场地历史上是一座活火山,后来被改造为玄武岩的采石场,占地面积约110 hm2。设计团队建议在此塑造一个以雨水花园为基础的湿地公园,推动该地区以生态与文化友好型模式进行发展。

  设计团队将11个公园和城市林荫道结合起来,每个公园都以生态为核心,展示着水净化过程和独特的火山植物生态系统。在湿地公园中,团队用场地中的玄武岩塑造景观,用石头梯田、巨石唤起毛利人生活的古老记忆。

  湿地中划分了水收集、处理和净化的不同空间。通过沉淀和种植的方式,促进当地动物栖息地的形成。湿地上方设置了蜿蜒的木板路,鼓励游客在不干扰自然过程的情况下进行参观。

  设计场地曾经是采石矿场,占地面积约4 hm2。长久的机械开采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问题。此次设计的意图是让现状的山石慢慢恢复生机,使矿坑变为独特的地质地貌体验场所,再生成为一个寻觅野趣的山中花园。

  项目团队利用耐旱、耐瘠薄的先锋植物促进群落演替,对场地进行生态修复。在改善土质的基础上,利用峡谷地形收集雨水,为草木生长提供水和养分。

  该项目以自然为师,打造荒野景观,恢复植物的天然生长力和原始样貌。项目团队不对场地中的石块进行精雕细琢,以最原始粗犷的状态布局,与的矿坑浑然一体。在这里,矿坑变成了原始又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唤起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纽约清泉垃圾公园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填埋场。关闭该填埋场的决定下达之后,城市规划部门举办了国际竞赛以征集该场地的最佳转变策略,其中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设计的方案脱颖而出。

  该方案以生态修复措施为核心,在现状垃圾层上增加土壤屏障层、透气层、防渗塑料层、排水层、屏障保护材料和种植土,对垃圾填埋物进行处理。为了促进湿地生态的恢复,公园引入了山羊,有效地清除了入侵性杂草。后期种植本地植物,以扩大动植物栖息地面积,稳定海岸线以应对海平面上升,同时改善水质。

  公园将园内的小溪、湿地、草地等自然景观与纽约市区的城市景观结合在一起,展现出自然与人工结合的不寻常的美。

  项目位于美国吉尔福德(Guilford),1953年,极简主义雕塑家托尼·史密斯(Tony Smith)设计了这所房子。在翻新过程中,景观设计团队对场地现状的花岗岩和尾矿进行了轻加工。这些石材或作为铺装材料,或形成置石景观,突出了采石场的原有特色。

  种植设计很好地结合了场地特征,用适应性更强的树种代替了挪威的枫树,在建筑周围用低矮的草本、木本植物,保持视野的开阔。此外,场地也充分考虑到雨水的变化,采用沙质土代替花园土,以更适合潮汐的周期淹没,并将收集起来的雨水用于灌溉。

  卡斯特鲁普(Kastrup)活动场位于哥本哈根市郊,是夹在20世纪80年代瓦格特帕肯住宅区(V?gterparken)和地铁轨道之间的长长的遗留地。在改造前,该场地是一片堆满建筑废料的工地,占地面积约1.5 hm2。

  设计团队改善了场地现状并置入新的娱乐设施,将多余的土壤和尾矿转化成邻里资源,结合较为陡峭的地形打造探索路径,将居民区与地铁轨道之间的狭长地块转化成了社区的重要资源。

  该设计吸引了各个年龄层的人群,使铁轨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在这里,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无论是想要去跑步、散步还是游玩、,都可以得到满足、收获快乐。

  钢铁铸造厂公园位于梅里马克河(Merrimack River)和劳伦斯北运河(Lawrences North Canal)之间,占地面积约1.8 hm2。该场地曾是一钢铁铸造公司的过程性废弃物倾倒场,在被改造之前一直处于闲置状态。

  设计团队旨在通过塑造一个新的“城市荒野”景观,勾勒出植物群落的原始美感。为此,团队将一处沙丘改造为草甸山,暗示林地的演替。

  场地中有长约131 m的“雨水收集器”(The Collector),用于收集相邻工业区的径流。通过这个收集器,水被引入生态滞留地,经过沉淀、过滤流入梅里马克河(Merrimack River)。

  该项目是设计团队、承包单位和劳伦斯社区(Lawrence community)共同参与、协作努力的成果,也是将被忽视的后工业场地转变为独特景观的成功范例。

  项目占地面积约8 hm2,是洛杉矶新奥尔良市区(the City of New Orleans)和河滨地区总体规划的一部分,也是新奥尔良30年以来第一个新修的河滨公园。设计团队旨在建立人与河流之间的联系,并将残存的城市工业和海事区域打造成绿色公共社区资源。

  富有控制性的公园空间和视觉设计、城市的天际线景色和大桥景观是这个场地的特殊符号。公园中的步行系统设计可以满足人们散步、慢跑、骑行、野餐和遛狗的多种需求。设计也对虔诚码头(Piety Wharf)和曼德维尔堆场(Mandeville Shed)进行了灵活的改造和再利用。这两处场地现在被用于举办年度公共集会活动、节日庆典和艺术展览。

  项目团队通过保留独特的历史遗迹、以新建道路暗示旧轨道、连通被工业用地阻隔的人与河流等措施找到了新旧之间的微妙平衡,有意识地结合地块原有的历史和特色,通过现代的手法重新诠释地块的工业历史,向其致敬。

  茂溪矿山公园位于越南广宁省茂溪镇,占地3.3 hm2,最初建于20世纪90年代,多年来已经严重破败并且几近废弃。设计以奥运五环为灵感,用步道将建筑和构筑物与公园联系起来,供当地居民进行社交文化交流活动和体育运动。

  场地设计有3处构筑物组合:大型桂冠环(Big Laurel Wreath)、记忆风筝(Memory Kite)、公厕区(Toigetation 3)。3组构筑都是在废弃结构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建造的。这些具有艺术性的构筑巧妙地形成了可持续景观,在纪念历史的同时为人们提供了交往活动空间。

  场地承载了复合的功能,休息停坐、集合聚会、散步运动的人群均能在其中找到归处。在越南,广场仅占城市用地面积的0.004%,人均广场面积仅为0.02 m2。因此,像茂溪矿山公园这样的设计有效地缓解了广场用地紧张的情况。

  郑州二砂厂是中国一五时期东德援建国家重点项目,至今保留大量包豪斯工业遗址建筑,包括亚洲最大的包豪斯单体建筑。该设计意在将其打造成为立足郑州、服务中原的文化创意园区。

  项目团队以“微更新”的手法介入环境设计,塑造了与厂房高度契合的户外公共空间,保留了场地中原有的树木,如梧桐、雪松等,将原有的混凝土砸碎融入铺装,将废弃的鼓风机转变为景观雕塑,将磨具垒成绿墙。

  新的设计尊重原有工业规划格局,延续空间特色、历史人文和生态环境,也让老厂重新焕发新生,赋予新时代使命。

  “也今东南”项目位于扬州东南新城,曾是扬州冶金厂旧址,至今已有60余年历史。2017年,冶金厂让位城市建设,开始陆续停产、整体搬迁。

  设计团队希望能够在保护场地工业文化的同时,营造居民的生活剧场形成城市的文化地标。为此,团队提出3个核心策略:保留原有工业文脉、置入艺术装置、连接人与自然和生态。

  设计团队提取厂房立面元素,融入更新的建筑,呼应工厂文化;将旧址的部分树木截成短木块,置入到红砖艺术雕塑和锈钢板构筑装饰中,将历史以更亲近人的方式在场地中延续;用互动的喷泉暗示工厂内原有的荷花池,营造出流光溢彩的休闲娱乐去处。

  设计地块成功完成了从厂房到“剧场”的改变。工业棕地被改造成为环境优美的公共绿地,也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和周边居民休闲的绝佳目的地。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