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雉水大地著新篇
勇立潮头雉水大地著新篇
勇立潮头雉水大地著新篇,宁波景观公司,景观照明灯光设计,景观小品ppt不久前,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2赛迪百强县榜单”,如皋以23名再次上榜,在全省县级市中位列第7。
这不禁让人想起,今年5月11日,一个涵盖食品级高档白卡纸项目、热电联产项目、物流园项目等在内的“双百亿”项目——金鹰(如皋)产业园在长江镇正式破土动工。开工仪式上,金鹰集团中国董事长陈昱廷毫不掩饰对如皋城市魅力的欣赏:“如皋是长三角区域的一颗明珠和投资兴业的沃土,新项目未来可期。”
对内改革,激发活力。十年来,如皋标准化工作全国领跑,在全国县域率先开展标准化综合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遗余力推出一项项改革举措,企业开办全流程最快2小时办结,工业项目审批从立项到许可40个工作日办结,营商环境评价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市场主体增加了154604户。
对外开放,海纳百川。2013年,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跻身“国家队”;2018年,设立省级高新区,崛起创新驱动的核心主阵地。“十三五”期间,如皋港物流园入选中国物流园区50强,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60亿美元,累计完成到账外资17.5亿美元,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分别增长20%、75.5%。
顺应大势,把握趋势,才能赢得未来。面对“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叠加交汇,如皋借势发展、追赶超越,主动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系统性谋划、一体化推进产业兴市、创新强市和生态立市,鲜明提出“勇当长三角北翼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总体愿景和“挺进县域二十强、争创文明典范城”两大目标,全力打造“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
想要“长三角朋友圈”愈发高效而亲密,交通一体化是关键。从2010年唯一的普速铁路,到2015年迈入“动车时代”,再到2020年“圆梦高铁”、与上海的时空距离缩短至一个半小时,如皋在建设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征程中,一路披荆斩棘,一个深水良港、两条过江通道、三座高铁站点、五条高速公路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新格局正徐徐展开。
9月,好消息传来,北沿江高铁项目即将开工,“轨道上的如皋”迎来全新升级,为跨江融合打开直达通道。
交通动脉的强劲,反映着城市能级的不断跃升。十年,如皋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跨过千亿级台阶,从2012年的590.17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432.4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1万元,在2021年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百强名单中跃居第16名,建成苏中首个县级全国文明城市,斩获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一批“国字号”荣誉,加速迈向跨江融合发展样板区。
高度自动化、智能化产线上,高铁轴承用高精度滚子正在独自爬坡量产,这是江苏力星钢球股份有限公司高铁滚子车间的一组生产画面,而这一切都被智能中控系统的“眼睛”实时监测着。
2015年,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力星钢球采用智能制造设备、智能终端和条码技术,在工人不增反减的情况下,产能还提高了30%,多款产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功替代进口,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二。从生产自行车辐条,到为高铁做滚子,凭实力“圈粉”的力星钢球成为如皋高端成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产业的龙头企业。
力星钢球从传统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企业的精彩蝶变,正是如皋大批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缩影。曾几何时,面对产业层次低、发展粗放等“成长的烦恼”,如皋顶住阵痛、迎难而上,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主动优化赛道,在新旧动能转换间闯过一道又一道难关,促进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生物制药作为我国的新兴产业,长期以来,生物工艺一次性耗材及设备却属于“卡脖子”领域,关键技术、工艺均由欧美主导。去年,百林科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选择在如皋孵出“金蛋”——百林科一次性生物工艺生产基地,不仅在工艺上打破了国外垄断,价格也仅有国外同类产品的50%左右。
百林科首席科学家陈林博士对这一“朝阳产业”十分看好:“未来几年将继续通过创新领跑,做出世界级的领先产品,助力生物工艺的中国‘智’造真正站上国际舞台。”
得益于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同频共振,“十四五”期间,如皋着力打造的新型电力装备、高端成套设备及关键零部件、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6条百亿级制造业产业链,不仅成色足,且后劲足。数据显示,目前如皋六大产业规模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已超80%,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16家,较“十一五”期末增长750%。
去年,打造龙游河科创走廊成为全市焦点;今年,又紧锣密鼓编制雉水科学城、龙游湾科创智谷规划,开启上海交大科创平台前端孵化、如皋后端产业基地承接发展“双飞地”模式,这些都为“科创皋地”的金色名片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更令人惊喜的是,不久前,国家工信部公布的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如皋有7家入选,加上此前已经培育成功的8家,以绝对的数量优势占据南通榜首。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十年来,如皋成功跻身全国科技百强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等“国字号俱乐部”,迈向高质量发展呈现出由“量”到“质”、由“形”到“势”的根本性转变。
秋日的龙游河畔,层林尽染。在龙游河生态公园,郁郁葱葱的草木环抱着碧清的河水。夜幕下,河面摇曳着城市夜景,星光灯光相呼应。
“在家门口散步、慢跑,既锻炼了身体,还能欣赏龙游河两岸美景,一举两得。”每晚7点,家与公园一路之隔的市民徐文捷都会到这个“城市氧吧”健身。
昔日污水横流、鱼虾绝迹,如今蝶变为“城市会客厅”。改变,源自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落实。
2020年,如皋启动实施内外城河综合提升工程,把沿线个小游园“串珠成链”,并投入8亿元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实现内外城河与龙游河的全线贯通。在国家生态市、国家园林城市两张绿色名片的光环下,如皋推动水脉与绿脉、文脉相互交融,构建了“三环两带五廊多节点”的绿地生态系统,全市城市绿地率超过40%、公园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3%。
去年,南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对建设现代水网发出新的指令——“打造干净的河、流动的河、美丽的河”。面对全域治水新的挑战,如皋再次拿出40多年前战高沙的精气神,投入6.7亿元以水为媒做文章,在331个行政村创新实施“自己的河道自己管护”,全民护河治水的浓郁氛围愈演愈烈。
58岁的顾剑是白蒲镇邓杨村最早参与河道管护的村民之一,每天都会到家附近的河边,查看河道是否整洁。“原来河道水系不流通,臭味扑鼻,现在不仅河变美了,隔几个月就能分得几十公斤鱼,大伙儿都很高兴。”
水,承载着如皋由沧海变桑田的历史,更见证着这个城市不断前行的脚步。去年,如皋再添一国字招牌,成功入选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全省仅有两家。随着水环境整治的持续推进,一条条河畅了、水活了。
走进有着“省级水美乡村”之称的城北街道平园池村,一步一景,绿意满满。“原来很多家沟家塘是藕池,借助河道整治的契机,在原有藕池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再配上景观设施,就形成了集种植、采摘、休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藕池文化园。”在村党总支书记刘炜建的眼里,大大小小的河道里不仅流淌着生态宜居的新生活,更是升级版的美丽乡村之路。去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67.5万元。
生态托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统计数据显示,如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从2014年的14210元上升到2021年的19857元;今年一季度,如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46.6元,增速7.4%,居南通第一。
相关文章
- 双鸭山 文旅融合 好风景带来好生活
- 光明日报刊文:技术进步为网络文艺营造多彩景观
- 田园风光+山地运动!这个公园画面太美……
- 哈尔滨人大:在打造“七大都市”实践中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风采
- 不一样的景观设计分析图
- 旭辉、万科、绿城的景观已经进化到这个程度了!
- 国庆观展指南|观贺友直白描世界品陈老莲笔墨性情
- 车展配美女房子配景观 寻找上海最美景观房
- 挂上标识牌!衡阳湘江风光带树木有了新版“身份证”
- 桂花什么时候采摘好?金桂、丹桂、银桂哪个最香?别摘错了
- 好消息!宁德东侨赤鉴湖公园景观桥已经完工即将开放!
- 好看的图片风景图动漫(风景图片大全)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打卡玻璃钢卡通雕塑?四川兴杰盛鼎告诉你
- 4A级景区旁云景幼儿园设计方案-变色龙设计项目案例
- 雪浪石中式庭院摆放公园酒店景观造景设计
- 【卫星目击】黄河乌拉特前旗段现流凌景观
- 景观人造雾让城市公园有“颜值”更有“气质”!
- 封面级景观扮靓武汉这颜值不敢认了
- 走进县城看发展丨法库:绘就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底色
- 好美!中国首座钢结构螺旋景观桥在松江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