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景观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

【手绘资源】黄力炯手绘苏州四大经典园林

中国景观网2022-12-27景观设计济南景观设计
现代景观小品,济南景观设计,贵阳景观雕塑,【手绘资源】黄力炯手绘苏州四大经典园林,现代景观小品,济南景观设计,贵阳景观雕塑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最著名的一座,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

【手绘资源】黄力炯手绘苏州四大经典园林

【手绘资源】黄力炯手绘苏州四大经典园林,

  现代景观小品,济南景观设计,贵阳景观雕塑拙政园是苏州园林中最著名的一座,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又与狮子林、沧浪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王献臣在建园之期,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

  目前拙政园园林中部和西部仍不失古园遗意。尤其是中部格局,虽然亭台桥梁多系因袭乾嘉以后甚至晚清的位置,建筑面貌亦均系于晚清,但池山形势仍保持16世纪初王献臣拙政园之大概。拙政园居闹市而能延续其山水格局长达五百年,在苏州园林中决系罕见,即在世界,亦属不多,其遗产价值非同寻常。拙政园东部系1959年至1960年新建公园。今用为拙政园主要入口。

  该亭取名梧竹幽居,据说是吴语吾足安居之谐音,意思是自己有这么一座幽静舒适的亭园,足可以安享度日了。其实梧、竹都是至清、至幽之物,古人认为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如《晋书·苻坚载记》说:当初因长安有童谣凤凰凤凰止阿房,苻坚就以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乃植桐竹数十万株于阿房城待之。

  亭的绝妙之处还在于四周白墙开了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既通透、采光、雅致,又形成了四幅花窗掩映、梧竹清韵的美丽框景画面,意味隽永。梧竹幽居匾额为文徵明提。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对联为清末名书法家赵之谦撰书,上联连用两个借字,点出了人类与风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亲密之情;下联则用一动一静,一虚一实相互衬托、对比,相映成趣。

  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亭中有抱柱联: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春柳轻,夏荷艳,秋水明,冬山静,荷风四面亭不仅最宜夏暑,而且四季皆宜。

  涵青亭又名钓鱼台,位于拙政园东部兰雪堂之西的水池南,紧靠园林南界墙,是一座平面为凸字形的倚壁面水的小筑。据明王心一《归田园居记》,“涵青”原为水池之名.取自储光羲“池草涵青色”之诗句。

  卅六鸳鸯馆为苏州拙政园西花园的主体建筑,精美华丽,南厅为“十八曼陀罗花馆”,曼陀罗花即山茶花。北厅名“卅六鸳鸯馆”,因临池曾养三十六对鸳鸯而得名。这是古建筑中的一种鸳鸯厅形式。

  拙政园的鸳鸯馆是张履谦又号无垢居士所建,鸳鸯馆是拙政园补园中的一厅,为苏州园林建筑中翘楚。

  北厅“卅六鸳鸯馆”有一楹联,原为晚清名家高邕以词牌名集句而成:“绿意红情春风袅娜,高山流水琴调相思”;1984年由林散之重写为:“绿意红情春风夜雨,高山流水琴韵书声”。南厅“十八曼陀罗花馆”有一对联:“迎春地暖花争坼,茂苑莺声雨后新”,原为沈景修所书,现在为胡厥文补书于1984年。

  此亭成折扇状,又称作“扇亭”。与谁同坐轩名字取义苏轼的词”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关于此扇形建筑的来历为,清末苏州吴县富商张履谦购入拙政园西园,当时称为补园,为了纪念祖先制扇起家的历史,特斥资修建了这一扇形轩。

  该轩题额为清姚孟起的隶书“与谁同坐轩”,轩内扇形窗诗句联“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为清何绍基题写,出自唐杜甫《后游》诗:“寺忆新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意为“美好的江山正等待着人们再度登临,花柳无私地呈现出它的色彩风姿”。

  香洲是拙政园中的标志性景观之一,为典型的舫式的结构,有两层舱楼,通体高雅而洒脱,寄托了文人的理想与情操。

  香洲用的是屈原笔下芳洲的典故,《楚辞》中有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的句子。古时常以香草来比喻清高之士,此处以荷花景观来喻意香草,也很得体。在中国古典园林众多的石舫中,拙政园香洲大概称得上是造型最为美观的一个。

  舫在中国园林里是可以经常看到的,苏州人又叫它旱船、石船,石舫的出现和中国传统的文化背景、哲学思想、心理追求都有关系,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把人生在世比作水中行船,借石舫寓意希求,平安康和。

  当年园外尚无房屋遮挡,由此可以看见西边北寺塔的倩影,由此取唐·许棠“径接河源润,庭容塔影凉”诗意。塔影亭是拙政园西部最南端的临溪小亭,位于两条溪流的交汇处,亭建于池心,为橘红色八角亭。

  天泉亭是拙政园东部的古迹纪念性建筑,八角攒尖顶,原先亭内有古井,相传为元代大弘寺东斋遗物,人说此井不枯,犹似天泉,今借以名亭。

  小飞虹造型秀美,曲线柔和,是一座精美的廊桥,朱红色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是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的廊桥。

  小飞虹名称取南北朝宋代鲍昭《白云》诗“飞虹眺秦河,泛雾弄轻弦”。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不仅连接水面和陆地,而且构成了独特的景观桥,小飞虹就是拙政园的经典景点。

  见山楼原名梦隐楼,是一座江南风格的民居式楼房,重檐卷棚,歇山顶,坡度平缓,粉墙黛瓦,色彩淡雅,楼上的明瓦窗,保持了古朴之风。

  底层被称作“藕香榭”,沿水的外廊设吴王靠,上层为见山楼,原名梦隐楼,相传此楼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办公之所,因觉此楼名过于消极故取陶渊明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改为见山楼。

  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一所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南宋初年曾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一齐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诗人苏舜钦流寓吴中,以四万钱购得园址,傍水构亭名“沧浪”,取《孟子.离娄》和《楚辞》所载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作《沧浪亭记》。

  沧浪亭在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历史最悠久。北宋著名诗人苏舜钦购址重建,明清时均有修缮。以祟阜广水为特色,园外清流萦绕,园内古木参天,竹影婆娑,堂轩简朴,漏窗精美。山巅沧浪亭为康熙年间修建,柱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出自北宋苏舜钦与欧阳修之手。沧浪亭的山林风格在众多的苏州古典园林中独树一帜。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隶书门额“沧浪亭”为明代著名画家文征明手笔。

  在观鱼处南面廊下有一座半亭,叫“闲吟亭”。它位于中央主山的东侧,与两侧的御碑亭遥遥相对,亭中有乾隆皇帝的御笔石刻,此处的楹联勾画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千朵莲花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风”。

  看山楼下方有圆灵证盟题刻。“园灵”取自宋吴郡太守谢庄的《月赋》:“柔雪凝,圆灵水镜”之意,指在月光朗照下,地如雪凝,天(圆灵)如水镜。证盟,佛教语,谓佛教徒传法,其意为天如水镜可以作证。

  沧浪亭宋、庆历四年文人苏舜钦所创,原亭置北埼,?清康?熙三十四年巡抚宋荦移此山岭。亭立山岭,高旷轩敞,?石柱?飞檐,古雅壮丽,旧时可眺南园田野村光,周望极目可数里,园外涟漪一碧与山亭相映,亭柱石刻联珠独点其妙,相传亭中石棋枰为子美遗物。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的对联非常有名,其实是来自于欧阳修和苏舜钦两首诗。上联集自欧阳修的《沧浪亭》诗:“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本是对苏舜钦买园的戏称下联集自苏舜钦《过 苏州 》诗:“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遥山皆有情。”这自然是对 苏州 风光的赞美了。此联虽是集句,读起来却浑然一体,上下契合,天衣无缝,怪不得成为千古名句了。

  牌坊立于清代,为四柱三门冲天式石牌坊,“沧浪胜迹”,由晚清著名朴学大师书法家俞樾书。

  观鱼处,又名“静吟”,庄子语“庄子与惠子观鱼于濠梁之上”故取名“观鱼处”,此处旧为“自胜轩”。

  仰止亭,袭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意而名。此为半亭,始筑于同治年间,亭内嵌有御题文徵明小像石刻,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翠玲珑,又叫做“竹亭”,有三间房,另外连贯几间大小不一的旁室,南宋绍兴初韩世忠时就有其名,取苏子美诗“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之意为名。此处前后,万竿摇空,修竹如林,粉墙竹影,滴翠匀碧,历来为文人墨客雅游、静观、觞咏、作画之地。

  明道堂,位于园内假山东南部,面阔三间,为清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所创,袭苏舜钦《沧浪亭》中语“观听无邪,则道以明”之意而名。旧为会文讲学之所。

  御碑:“曾记临吴十二年,文风人杰并堪传;予怀常念穷黎困,勉而勤箴官吏贤。”

  在苏州有江南三大名廊,他们分别是拙政园的水廊,留园的爬山廊,以及沧浪亭的复廊。复廊是苏州园林造景的一大特色,它是在双面空廊的中间隔出一道墙,复廊环山而设,廊壁开漏窗,将墙外的水与墙内的山联成一气。水木明瑟,景致宜人。

  据统计沧浪亭园内共有108式漏窗,花样无一重复,在 苏州 古典水宅园中独树一帜。

  山无水则缺媚,水无山则少刚,沧浪亭沿池筑复廊,蜿蜒曲折,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是借景的典范。

  苏州留园,与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园林。留园还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即留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原为明嘉靖时太仆寺少卿徐泰时所筑的东园。清嘉庆时刘恕改建,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当时以造型优美的湖石峰十二座而著称。光绪初年,盛旭人归田后,卜居金阊,购刘氏园林,名曰“留园”。俞樾在《留园记》中誉之为“吴中名园之冠”。

  貌不惊人的苏州留园大门的设计并不张扬,没有高大气派的楼门,和街边的平房没有什么两样,表明院子的主人不想显示富贵,苏州的拙政园也是如此,这是苏州园林的特点。这和北方的园林很不同。

  绿荫轩取自明高启葵花诗:艳发朱光里,丛依绿荫边。这里是以赏留园春景为佳的绿荫轩,是一个小巧雅致的临水敞轩。它的西面原有一棵三百多年的青枫树,而东面又有榉树遮日,因此以“绿荫”为轩名,轩内扁额上“绿荫”两字,是著名书画篆刻大师吴昌硕先生的弟子,当代书画家王个移所书。

  因盛康从文征明停云馆中得峰石放在园内,故名“五峰仙馆”,取李白“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诗句意为名。五峰仙馆为留园的一座最大的建筑,一称楠木厅,有“江南第一厅堂”之誉。

  上联:“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

  下联:“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林泉耆硕之馆:意为老人和隐士名流游憩之所,林泉指山林和泉石。分为南北两间,南厅名奇石寿太古轩,北厅即林泉耆硕之馆,因而得名鸳鸯厅,整座建筑精美雅丽,被誉为中国古典厅堂建筑的精品之作。

  为留园中部主厅,用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句意命名,厅内轩敞高爽,陈设雅致。厅前平台宽广,依临荷花水池,又名“荷花厅”。

  明瑟楼是两层半间,取郦道元《水经注》中“目对鱼鸟,水木明瑟”之意而名,南面假山构思独特,有峰回路转之妙。

  冠云峰高6.5米,为宋代花石纲遗物,因石巅高耸,四展如冠,因此取名“冠云”意为腾云驾雾高为群峰之冠。其两旁屏立两峰一名“瑞云”一名“岫云”。冠云峰后之楼名“冠云楼”,楼下有匾,署曰“仙苑停云”,意思是说这座云峰停留在此,宛然蓬莱仙苑。

  山顶一六角形小亭,名曰可亭,亭中有一张小石桌,是出产于安徽灵璧县的灵璧石制成的。

  长廊是苏州留园的一大特色。这长廊就像一条巨龙,盘池而卧,七百余米的长廊,依势而进,迂回连绵,四通八达。尤其是涵碧山房西侧的爬山廊,随山势高下起伏,至山顶闻木樨香轩,山上遍是桂花树,香气浮动,沁人心脾。

  濠、濮都是古代河流的名字,取《庄子-秋水》篇庄子濮水钓鱼和庄子和惠子濠梁问答之意。据说,庄子曾在濮水上垂钓,也曾与惠子在濠梁上观鱼,这里以古人的观鱼和垂钓来唤起一种超然世间烦恼的自由感,表现出归隐江湖、归情自然的超然情趣。

  亭中匾上题“林幽泉胜,禽鱼自亲,如在濠上,如临濮滨。昔人谓会心处便自有濠濮间之想是也。融进了玄理,耐人玩味。

  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为元代园林的代表,富有“咫足山林”、“假山王国”之美誉。

  1917年,上海颜料巨商贝润生,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叔公,从民政总长李钟钰手中购得狮子林,花80万银元,用了将近7年的时间整修,新增了部分景点,狮子林一时冠盖苏城。

  石舫即旱船,人称“不系舟”。系二十世纪20年代最后一任园主所建。在江南的园林里,往往有石船点缀其中,寓园主高洁、脱离尘俗、寄迹江湖之意。

  取自《诗经》中“式燕且誉,好尔无射”。“燕”意为安闲,亦通宴;“誉”通豫,意为欢,即此为宴请宾客的安乐之所。此厅是苏州园林中较为著名的鸳鸯厅,前厅常为招待贵宾,内堂为密友聚谈。

  湖心亭筑于湖中央,有曲桥与两岸相连,故有此名,是典型的江南古典六角亭。亭额挂有“观瀑”匾额,又名“观瀑亭”。

  为东西向厅堂,“古五松园”匾由苏局仙题,是年一百零一岁。匾额下,吴致木先生作绢质五松联屏一幅。在所有园主中,黄氏家族拥有狮子林的时间最长,黄氏假托园中有五棵大松树,取名五松园,实则是低调炫耀了一番狮子林在帝心的荣宠。

  由太湖石堆砌而成,因有拟态的九头狮子造型而得名。其整体气势雄伟,涡洞纵横,玲珑奇特,妙趣横生,为狮子林众多湖石峰的代表作之一。

  扇形吴王靠,扇形石台,置身其中,饱览园景。亭柱楹联“相逢柳色还青眼;坐听松声起碧涛”,为俞樾题写。

  七五年从东北街原郑宅以三万元购得一组姐妹厅。将南面的花篮厅移建于此。故而荷花厅又名花篮厅。

  轩内屏门正中上悬晚清、民国时书画家王同愈所书“揖峰指柏轩”匾。堂柱上楹联“看十二处奇峰依旧,遍寻云虹雪月溪山,最爱轩前千岁柏;喜七百年名迹重新,好展朱赵倪徐图画,并赓元季八字诗”。联中“朱赵倪徐”,是指朱德润、赵善长、倪云林、徐幼文四位与狮子林有关涉的绘画名家。

  出自元好问诗句“何时卧云身,因节遂疏懒”。整体为两层,上下各6只戗角飞翘,造型奇特,苏州园林中独此一“室”。楹联;曲径通幽处;园林无俗情。吴会名园此第一;云林画本旧无双。

  亭内装饰一反苏州园林素雅常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以显皇家气派。亭内屏门上方悬金匾“真趣”,为乾隆御笔。亭名取自宋代王禹偁诗:“忘机得真趣,怀古生远思”。柱上楹联“浩劫空踪,畸人独远;园居日涉,来者可追”。为晚清探花吴荫培撰写。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