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位居民都“了不起”——从武昌区南湖街看“共同缔造”的实现路径
让每一位居民都“了不起”——从武昌区南湖街看“共同缔造”的实现路径
让每一位居民都“了不起”——从武昌区南湖街看“共同缔造”的实现路径,景观中下水,鸟巢夜晚景观,景观中桂花P9月21日,武汉市武昌区南湖街道都市桃源社区,“南湖大妈”志愿者在邻里文化广场议事。(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溪 摄)
“为什么我们在公共、民生领域投入那么多,政府买单却换不来群众‘买账’?”
“为什么我们‘5+2’‘白加黑’地忙,高出勤率却换不来群众的高满意率?”
时间拉回到7年前。2015年7月,厦门,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工作会。实地参观了旧改街区曾厝垵后,武汉市武昌区与会代表发出“三问”,语惊四座。
当小微企业主兰欣和10多位居民志愿者一锹一锹挖出淤泥的时候,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了不起”。
2016年7月,强降雨突袭武汉,南湖街道风华天城小区地势低洼、渍水严重。雨停后,志愿者们在社区党支部的带领下,清淤消杀,个个累成泥人。
“兰欣们”的事迹被群众真心点赞,编成《了不起的居民》情景剧,在南湖街道6个社区轮番上演。
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激发每一位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内生动力,南湖街道真正实现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如今,“了不起的居民”已经成为南湖街道的IP,特色logo被印在文化衫上,贴在配电房上,刻在居民心里——
自信心爆棚、自豪感飙升、自治力明显增强!厦门经验“带土移栽”武昌6年多,南湖10万居民和政府部门一道,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从干部“要我做”变成我和干部“一起做”,从“旁观的你”变成“行动的我”,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我们”共同缔造!
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武汉市武昌区南湖街道蹲点调研,遍访6个社区、28个小区和多家商业门店,探寻“共同缔造”的实现路径。
叠石理水、亭榭廊阁,古典雅致的江南庭园小区,居民却被“用水难”困扰十多年。
江南庭园建于2000年至2001年,随着南湖片区迅速发展,供水管网不堪重负。
“用水高峰期,水管根本放不出水,洗澡只能等到后半夜。”56岁的杨林女士家住江南庭园A1栋4楼,是小区首批居民。
2006年,杨林因无法忍受缺水生活被迫搬离小区。此后数年间,小区高层住户越来越少,房屋空置率一度达20%。
为何不进行管网改造?“管网破旧造成水损。水务部门提出,实施水改的前提是每户分摊2000元左右费用。低层住户用水不受影响,自然不愿意。” 宁松社区党委书记张艳说。
街道、社区干部上门走访、反复沟通,居民意见仍无法统一。十多年间,水改一事停滞不前。
“既然没办法改造,能不能先加压?”多方协调下,水务部门为江南庭园安装增压泵,但新问题随之而来。
管网本就破损,水压变大不仅导致水损愈发严重,砂石、铁锈大量进入管网造成水体浑浊,家家户户都得安装净水器。
矛盾愈加突出!只靠政府部门“唱独角戏”,小区用水难问题无法根治,必须发动群众一起干。
利好消息传来!2019年,武汉市出台中心城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实施方案,明确政府出资实施水改。
这一次,政府不再大包大揽。改不改、如何改,街道和水务部门明确要求:必须有2/3的业主同意。
2020年7月,江南庭园召开业主大会征求意见。结果却只有不到1/3的业主同意水改方案。
究其原因,水改方案需重设管线,要在居民家里穿墙打洞,不少人担心破坏装修。
“要把群众的工作做通,让群众影响群众。”为扫清水改障碍,江南庭园党总支书记谢万秀和十几名党员、志愿者一起,挨家挨户上门劝说。
“不搞水改,以后水质越来越差,怎么办?”“邻居街坊,方便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在他们的带动下,不少居民自发加入“扫楼”大队。干群齐心,最终争取到2/3业主的同意。2021年初,江南庭园正式启动水改。
不同意水改方案的业主怎么办?社区干部不急于求成,在业主群里“润物细无声”地沟通。
看着大家连连好评,举棋不定的居民慢慢也动了心,从“要我改”转向“我要改”。
“春赏樱秋赏桂,以后就在这养老了。”仲秋时节,杨林搬回江南庭园,历时十多年的水改故事即将画上圆满句号。
江南庭园在水改过程中,边干边摸索,把“冷眼旁观”的群众,变成热心公益的“扫楼队”,有效解决了“干部干、群众看”的问题。
北有朝阳大妈,中有南湖大妈。响当当的“南湖大妈”志愿服务队,就诞生在都市桃源。
“巡逻值守、文艺表演、环境维护、纠纷调解……在南湖,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南湖大妈’做不到的。”提及“南湖大妈”为社区基层治理作出的贡献,社区党委书记甘利蓉言语间满是自豪。
“南湖大妈”志愿服务队队长杨晓青是一名退休教师,4年来,她把队伍管理得井井有条,规模从最初的7人壮大到如今的固定值守队员16人、外围队员176人。
甘利蓉认为,找到人、找对人,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通过他们宣传发动和感染带动,才能让更多“旁观的你”变为“行动的我”,变政府“单打独斗”为政府带着群众“一起干”。
9月18日下午,南湖街道宝安社区宝安花园小区,69岁的居民关汉斌来到“格格小院”,给自己的“责任田”除草浇水。
“格格小院”的前身,是小区建成时开发商留下的一块空地,因疏于管理多年来一直用于堆放杂物。
如何处置这片荒地,是困扰宝安社区党委书记刘海芳多年的烦心事,“小区每次迎接检查,都要用‘遮羞布’把这里挡住。彻底清理干净不仅需要资金,还容易‘死灰复燃’。”
2017年的一天,喜欢种花养草的小区居民王翠华找到刘海芳,提议把杂物堆改造成花园。
刘海芳眼前一亮!在居民议事会上,提议得到大多数人认同。“种花比荒着好,美化环境造福大家。”居民曾腊枝说。
同年,南湖街道举办“了不起的居民”志愿服务项目众筹大赛,宝安社区携《“格格小院”营造》项目杀入十强,获得街道财政和公益基金资助。
在刘海芳的呼吁下,社区党员、志愿者纷纷参与,清运垃圾、开垦土地、种植花草……焕然一新的“格格小院”,一度成为小区里的“世外桃源”。
但好景不长,由于居民们缺少花木养护知识,几个月后,“格格小院”杂草丛生、光彩不再。
花钱改、大家建,还得有人管!2019年的一次社区居民议事会上,有居民提议:把“格格小院”改造成微型农场,请有意愿的居民认领,种植蔬菜瓜果。
“提议几乎得到了所有人的同意。”刘海芳说,有些一楼住户在房前屋后占绿种地,多年来,蚊虫、粪肥等问题让街坊四邻叫苦不迭。
“我第一个响应!”67岁的居民陈德良2014年迁入宝安花园,“我就这一个种菜爱好,‘格格小院’很适合我。”
3年来,“格格小院”的17片菜地陆续被居民认领,小区占绿种地的乱象也基本绝迹。
“把民意民智民力民心紧紧拢在一起,问题解决了、环境改善了,这不就是‘共同缔造’理念的最佳诠释吗?”刘海芳说。
2006年建成后,水域天际7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的靓丽景观,曾让居民们引以为豪。
十多年过去,木质结构凉亭日渐破损,在此休闲娱乐的老年人用防水布、木板自行改造,千奇百怪的外观让居民们诟病不已。
“一个字,乱!”李庆文说,修缮凉亭费用不菲,物业公司能力有限,但长期不管不顾,小区环境堪忧。
今年以来,小区业委会召开多次业主大会收集民意,选定4处问题较突出的凉亭,请专业施工队伍拿方案、出报价,并将改造计划进行公示。
“最好把柱子用大理石包起来”“凉亭西边要增加挡雨棚”“连廊也要加盖”“能不能多装几盏灯”……
居民们的意见,经过讨论被一一采纳。改造的费用,则从小区停车、广告等公共收益中支出。
上个月,4处凉亭完成改造。业委会在每处凉亭张贴文明娱乐8条规约,引导居民自我管理。
朱代新爹爹喜欢在凉亭里下象棋,改造后,他自觉承担起秩序维护的责任:“改造花的是自己的钱,当然要维护好。”
类似“格格小院”和凉亭改造的故事,在南湖街道俯拾皆是。街道党工委书记郑丽霞说:“把群众发动起来、让群众参与进来,过去没人管的事有人管了,‘共同缔造’这把金钥匙,确实为基层治理打开了新大门。”
华锦社区建于1999年,有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居民结构复杂,素质参差不齐。
“我们花很大气力做的事,居民并不买账,觉得‘不是我想要的’。”华锦社区党委书记周林感慨,社区开展的工作,让群众满意不容易。
转机出现在2017年。年初,社区以“幸福华锦 共同缔造”为主线,启动社区“三微改造”。
“改哪里?如何改?我们邀请居民全程参与,让大家拿主意。”周林说,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郭炎博士团队来到华锦社区,与20位“居民规划师”面对面,倾听他们的心声。
“社区改造,我们也能提意见,真是新鲜!”华锦社区参与式工坊恳谈会上,居民代表叶小琼率先发言,希望把房前屋后的环境提升一下。
这样的会议,在此后半年时间里,陆续召开了15次。“从务虚开到务实,居民们把社区的特点、现状、问题、憧憬谈了个遍。”周林说。
因资金有限,当年8月,社区将8个项目方案制成展板,摆放在社区广场公示,计划选取3个实施。
红心5分、黄心4分、蓝心3分、绿心2分、紫心1分,周林请大家用彩色贴纸“票决”心仪项目。
“我们说了能算数吗?怕是走过场吧!”居民张柏成骑车路过,周林喊他投票,他将信将疑。
经过投票,停车位改造、道路改造、广场改造位列三甲。被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感动,街道决定:追加改造资金,8个项目全数纳入。
改造完成后,叶小琼在社区引导下,领衔成立华锦社区“老红帽志愿服务队”,参与改造后的治理工作。
如今的华锦社区,道路干净、环境整洁,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建成20多年的老旧社区。
“邀请居民共同决策,看似复杂,但结果能让绝大多数居民满意。”周林说,“共同缔造”就是缔结人心,华锦社区现在做什么事,都会用上这个好理念、好方法。
作为大型居民住宅区,外卖小哥、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正成为南湖居民的护“胃”人、摆渡人、千里眼。
“你们需要什么?想要什么?”今年初,南湖街道办事处主任黄秋莉,多次带队到饿了么、美团站点,聆听小哥们的心声。
“平时外卖小哥风里来雨里去,希望有个能歇脚的地方。”饿了么南湖站站长王勇说。
群众“点菜”,政府“接单”。通过一番摸排,位于南湖花园城商圈的“泛悦坊”脱颖而出,这里地处商圈、交通便利,是最佳选择。
得知消息后,“泛悦坊”开发商南国置业当即提出:无偿提供一间100平方米左右的临街门店。
“租给商家,每年能产生30多万元收益,但我们愿意拿出来建驿站。”南国置业南湖项目部负责人王晓柱认为,参与社会治理,是企业的责任。
街道领导带队实地走访了解情况,与10余家重点外卖企业区域负责人、商圈负责人、“小哥”代表沟通交流,共商建设方案。
令人欣喜的是,区卫生服务中心送来了医疗箱,科协送来了智慧屏幕,工青妇群团组织提供书籍、工具箱,中商平价、刘胖子、粥满堂等爱心企业捐赠面包、饮料,各方参与给力驿站建设。
4月28日,驿站建成投用,根据大家的建议,设置停车充电、歇脚休闲、补给生活、展示风采、聊天交流、奖励兑换等八大功能区。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发挥新就业群体在社会治理、城市建设中的作用,驿站成立“小区轻骑兵”志愿服务队。
饿了么骑手杨爽,是其中一员。某次送餐时,他发现佰港城十字路口桥底下的路障石墩断了,机动车开上人行道,影响交通,赶紧拍照上传。第二天,路障即被修复。
在驿站的影响下,“泛悦坊”日均客流由原来的1.6万人次,提高到现在的2.1万人次。不仅暖了小哥心田,还火了商圈经营、赢了居民口碑。
1936年,这里是一片军用机场,张学良亲自为航站楼题写“武汉”二字。如今,航站楼成了宝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1950年,新中国民航首次开通国内航线,开通当天,两架飞机降落南湖机场。如今,机场跑道成了“共同缔造”文体长廊。
1995年,最后一架航班从南湖机场起飞。沉寂数月后,这里开始建设武汉规模最大的经济适用房小区,新南湖的故事由此开篇。
新时代,武汉正在全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南湖街道干部和群众一道,在实践中找到了共同缔造这把“金钥匙”。
“南湖街道探索再次证明:共同缔造既是价值观,也是方法论,可以有效解决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基层党建资金不够、基层党组织弱化等难题,是新时代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具有强大生命力、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武昌区委书记余松表示,下一步,武昌区将围绕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把“共同缔造”理念向疫情防控、创新驱动、商务楼宇、民族统战、古城更新、基层党建等多个领域延伸,答好“共同缔造”全域实践的武昌答卷。
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激发每一位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内生动力,南湖街道真正实现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相关文章
- 这个风光不输瑞士的省份今年就要开通全景观光山地列车了!
- 中国铁建地产西派系的非凡十年
- 别墅庭院设计:打造一方日式景观精致、凝练、禅意很有意境!
- 守护绿水青山 做好山水文章
- 砾石景观设计常用景石园景铺路石材砾石
- 部分景观灯画蛇添足景观住宅区
- 甘肃被遗忘的4A景点可与云南石林相媲美堪称“中华自然奇观”
- 滕州:这个新建公园漂亮极了近三年来滕州实施的最大单体景观绿化工程!
- 践行行业使命让“精致园艺”妆点“生态之城”
- 快速掌握草缸造景的基础方法让鱼缸景观怎么做都漂亮
-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体验门户 风景园林和旅游规划
- 2022 第十八届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征集启动
- 2017年园林景观营造提升和发展创新专题培训班开学了
- 滨水绿地空间 江苏南通:持续构建滨水绿地空间体系(二)
- 返青监测开启啦!这才知道广西藏着这么多风景绝美的大草原
- 奥雅设计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 10月新房推荐 探索新时代楼盘的景观设计美学
- 月亮主题五大部分六大分区九个情景设计亮点有趣的概念
- 长治将建设4处景观停车场、24个游园看看都在哪?
- 重庆景观设计、重庆规划设计、重庆旅游规划丨泓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