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湿地资源 润泽千年花城
保护湿地资源 润泽千年花城
保护湿地资源 润泽千年花城,无锡景观效果图培训,西安百绿景观设计公司,真实照片p景观效果图截至目前,广州市湿地总面积7万余公顷,建成湿地公园25个。图为海珠湿地公园。南方日报记者徐昊摄
黑脸琵鹭、银鸥流连于城央的麓湖景区,黄胸鹀在增城朱村越冬,水獭、豹猫、赤麂、白鹇……湿地,正润泽着广州这座千年花城,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9月22日,广州举办湿地生态保护建设成效新闻发布会。会上,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吴敏介绍,近年来,广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履职尽责,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和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广州市湿地总面积7万余公顷,建成湿地公园25个,其中,国家湿地公园2个,设立湿地保护小区32个,建成自然保护地89处,湿地范围有维管束植物835种,动物1208种,其中昆虫738种,鸟类187种。
晨光熹微,朝霞映水,碧波之上,桨板激荡……广州新中轴线上,一颗“绿心”镶嵌城中央。
10年前,广州放弃万亿级商业开发价值,争取到全国首例“只征不转”政策,永久保护万亩果园、保护海珠湿地。走过10年流金岁月,海珠湿地不仅为广州市民留下一份乡野拾趣,也形成了中心城区独特的集江、涌、湖、园、林于一体的江岛生态系统。
作为国内超大城市中心城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生态湿地,海珠湿地在城市生态中的价值益发凸显。
近两年,海珠湿地连续发现两个全球昆虫新物种,均以“海珠”命名,以及9个中国新纪录种(包括1个新纪录科和3个新纪录属),都是在中国首次发现并记录。而鸟类,10年间则从77种上升到187种,是原来的2.42倍。
广州市海珠区湿地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蔡莹介绍,经过10年努力,海珠湿地水质从过去的劣V类提升到了III类;空气质量明显改善,PM2.5比周边平均水平低约20%;气温比周边区域低0.5-1摄氏度,地球之肾、城市绿肺、城区氧吧、海绵城市等功能不断凸显,入选中国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在城区中央的珠江河段和各大公园都出现了白鹭群飞的景象。
更值得一提的是,海珠湿地通过推动生态环境资源化,产业经济绿色化,使得环境的虹吸效应日益凸显。
如今,腾讯、阿里巴巴等一批大型企业在湿地周边汇聚,带动周边产业转型升级,海珠湿地促进了周边同创汇、创投小镇等新型产业园区等转型升级,成为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环海珠湿地价值圈的生态核心,其中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吸引总投资额达867亿元,环海珠湿地高质量发展带逐渐成形。
“关于海珠湿地下一步的规划,我们正在研究将海珠湿地纳入广州国家植物园体系,构建更高能级的生态系统。依托湿地,迁地保育南中国珍稀乔木,建立湿地植物‘种源库’,打造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园,让海珠湿地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生态地标。”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胡峰说。
不止是海珠湿地,广州因地制宜、一地一策,实施了花都湖的矿坑湖、南沙滨海湿地、天河大观智慧湿地等的保护建设和生态修复,并积极探索湿地生态价值转化途径,既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的休闲生态产品,又提升了周边地区的营商环境,走出一条湿地治理服务城市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如南沙湿地作为广州南部的生态调节器,为推进落实“南沙方案”提供生态绿核支撑;花都湖湿地从一个千疮百孔的采石场,变成了今日白鹭嬉戏、水草丰美的国家湿地公园,每年接待市民游客近千万人次,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意空间;天河湿地公园基于海绵城市理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综合措施,建设成为集水质净化、雨洪调蓄以及休憩科普于一体的多功能智慧湿地,为天河智慧城夯实生态基底。
广州地处南岭山地向珠江口的过渡地带,拥有山、水、林、田、湖、海的优秀自然资源禀赋,河流水系发达,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湿地类型。根据近期湿地资源本底调查初步结果,广州市湿地总面积7万余公顷。
吴敏表示,广州已建立了以湿地公园为主体,湿地保护小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其他保护形式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
截至目前,广州建成湿地公园25个,设立湿地保护小区32个,建成自然保护地89处。积极推动分类分级管理体系建设,已有省重要湿地1处(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今年,广州正在积极推进1处国际重要湿地(海珠国家湿地公园)、2处省重要湿地(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南沙湿地)申报和认定工作。
与此同时,广州以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为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湿地,探索实践湿地生态修复,总结出富有广州特色的农耕文化遗迹、废弃矿坑及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方案,为国内提供了可借鉴推广的湿地保护修复方案。
在此过程中,广州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不断提升,物种多样性不断丰富,成为湿地保护修复典范。据各点最新监测数据,广州市湿地范围有维管束植物835种,动物1208种,其中昆虫738种,鸟类187种。如今南沙湿地已经成为大湾区重要的候鸟迁飞生态廊道,是东亚泛太平洋候鸟迁徙路线上的生态驿站。
“广州人过去常见的野生动物重现人们视野,见证着广州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吴敏说。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的湿地立法也走在全省前列,2018年7月1日,广州就已出台实施《广州市湿地保护规定》。据了解,广州是广东省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有湿地地方性法规的地市。
《规定》明确了湿地管理体制、分级认定与保护规划、保护方式与保护措施、管理与监督、海珠湿地保护特别规定和法律责任等,为广州市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一手抓保护,一手抓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广州还建立了政府部门主导、科研院校和团队合作、社会组织参与的科普宣教模式,以各类自然教育学校为基地,结合“世界湿地日”等主题活动日,开展湿地保护相关科普宣传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以来,广州开展自然教育课程近4000场次,举办大型科普活动300多场次,累计参与者达400万人次,不断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和生态保护意识。
其中,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作为2022年广东省首批高品质自然教育基地,自然教育工作尤其亮眼。开创了全国优秀科普品牌海珠湿地自然学校,实施自然教育“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三进战略,与500多个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单位搭建合作联系,常态化开展生机湿地、农耕体验、湿地研学等系列精品课程,为不同年龄群体提供形式丰富的自然教育。
暨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经济专委会副主任傅京燕从小在广州长大,一直非常关注海珠湿地与广州城市历史与现代绿色发展的联动。
“广州作为超大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需要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利用的关系。”发布会上,傅京燕表示,广州是最早从城市规划层面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市之一,因此,把湿地等绿色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指导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战略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傅京燕认为,与其他湿地公园相比,海珠湿地突出的特点在于其地处世界超大城市中心区域,是镶嵌在城市中轴线上的“绿心”。海珠湿地作为广州市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优美的自然环境及其生物的多样性作为生态保护的标杆,我们分析湿地公园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可以清晰地看到,保护建设湿地公园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从生态价值方面看,傅京燕表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海珠湿地为湿地保护和生态环境的修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本,由湿地植物、草滩鸟岛、城市小微湿地群形成的生态系统,成为了粤港澳鸟类生态走廊的重要节点,生物多样性大大增加,产生了良好的生态价值。
在傅京燕看来,湿地以独有的生态功能辐射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强的环境正外部性,释放生态红利,吸引新型产业,尤其是数字经济、创意经济相关产业在区域内聚集与发展。而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生态产品属于公共产品,价值不容低估。湿地公园正是由于环境生态产品所具有的非盈利性和普惠性的特征,因此需要城市有更多的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昭示着未来,这也是大城市与未来方向兼容的表达方式。”傅京燕表示,保持周围山水环境、城址和城市空间的整体联系与良好关系,这也是广州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始终保持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和生生不息的城市活力的绿色基因。
相关文章
- 河南濮阳黄河滩地现“龙图腾” 景观壮美
- 能量汇聚之谷:杭州某互联网企业办公园区景观设计|UP+S作品
- 赏·析新中式风格简洁韵味悠然雅致
- 青岛最有名的名大全青岛取名字的由来简介
- 城市蝶变 美景如画——两当高质量推进宜居城市建设
- 荣昌广场景观玉兰灯15米出厂价一整套
- 清远砾石造景案例分享砾石地面铺设砾石花园造景
- 广州番禺这几个景点最值得我们过去玩玩过一次都不想回来了
- 我省6个特色景观镇进入国家级
-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景观空间平面图
- 仿木纹铝合金花箱的重要作用
- 11款庭院小景总有你喜欢的一款!
- 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风景园林考研考情与难度、各科目备考经验指导
- “入口”是门面是吸引亦是风景引人入胜!
- “绿色景观卓越工程”宝鸡市景观工程公司优秀企业推荐
- 均价约15万㎡主城区+高配置这或许是今年西安刚需“上车”的最好机会!
- 景观设计大全景观施工图标准图集
- 周口市中心城区已建成街头游园100座
- 【喜迎二十大】“美丽红桥”主题景观亮相津城
- 景观设计师资格证有什么用 景观设计师资格证要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