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景观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景观中国

景观中国

UED新刊 王向荣 amp; 林箐:文化的自然

中国景观网2023-01-15景观中国腾东胜广场景观设计
微景观批发市场,腾东胜广场景观设计,su庭院景观模型,UED新刊王向荣amp;林箐:文化的自然,微景观批发市场,腾东胜广场景观设计,su庭院景观模型地表有两种类型的自然。一种是原始的自然,另一种是人类影响的自然。人类影响的自然是人类为了生

UED新刊 王向荣 amp; 林箐:文化的自然

UED新刊 王向荣 amp; 林箐:文化的自然,

  微景观批发市场,腾东胜广场景观设计,su庭院景观模型地表有两种类型的自然。一种是原始的自然,另一种是人类影响的自然。人类影响的自然是人类为了生产、生活、精神、宗教和审美等需要不断改造的自然,具有文化的属性,是一种文化的自然。它记录着人类对土地的影响,反映了人与土地的关系和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我们只有认识到这类自然的价值,了解并尊重它们固有的特征,才能更全面地认识和研究整个地表的自然系统,维护和管理好多样的地表景观,才能在规划和设计中创造出人工与自然协调、具有历史积淀和文化气息的环境。

  王向荣和林箐一直坚持着“文化的自然”的设计理念,在两位老师的设计作品中也有充分体现。例如“西湖西进”工程恢复了由于人为影响而消失的部分西湖水域,再现了杭州历史上山湖城相依的空间格局;南宁采石场花园、江洋畈花园等通过人工干预进行生态修复的改造;“四盒园”“珠海园”等依美学原理的园林塑造。本专辑对两位老师的相关作品都进行了收录,呈现了两位老师在设计过程中对“文化与自然”的理解与应用。

  1983年获同济大学建筑系学士学位,1986年获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硕士学位,1995 年获德国卡塞尔大学城市与景观规划系博士学位。

  现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风景园林学科负责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大学兼职教授,西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客座教授,《风景园林》主编,《中国园林》副主编,留学回国人员。

  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于1993年、1997年、2005年分别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法国凡尔赛国立景观学院访问学者。

  现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京农业大学客座教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园林景观分会理事,《风景园林》杂志编委,第14 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王向荣和林箐于2000年创办了多义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事务所名字的由来,是因为两位设计师所理解的景观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本身就是多义的。多义景观始终追求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满足功能的、艺术与科学相互融合的、具有多重含义、多重表现力和多重感染力的景观。

  专辑收录了两篇国际和一篇国内评论文章,以及一篇两位老师对于专辑主题解读的文章《文化的自然》。在文中,两位老师介绍了对杭州西湖、杭州湘湖、绍兴镜湖、诸暨高湖、宁波后塘河、中塘河和济南大明湖与护城河的改善与维护案例。

  在这几个实践项目中,我们将农业社会建造的水利设施和农耕土地转变为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城市绿心、公共空间、游憩和风景地,有效地维护了城市内外原有的连贯的自然系统,维护了传统文化的价值,维护并有机更新了中国国土上的文化的自然。

  专辑中还收录了一篇关于南宁采石场花园的对谈,各位老师针对采石场的设计进行了探讨,阐述了人工与自然、设计的创新性与适应性、设计中的场所精神等诸多观点。

  我们常常说“自然”vs“人工”,其实在有些案例里面也很难分清楚,到底什么是自然,什么是人工。比如这个矿坑,本来也不算是真正的“自然”,矿坑的形成是人为干预的结果。现在我们面临的任务是要把它改变成一个新的、市民可以使用的空间,这个继续人工干预的程度,要怎么拿捏,“兵法之妙存乎一心”,并没有标准的定义。

  南宁采石场花园是由7个废弃的采石坑改建而成。在设计过程中,王老师和林老师团队根据各个采石坑的环境特点,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和改造,使矿坑在得到生态修复的基础上也得到了艺术性的提升,成为南宁园博园独特的一景,为游客带来了多样的游览体验。

  我当初刚接触这个项目时,这里就是一些采石坑,有的已经停产了,有的还在开采之中。所有人都觉得这里太恐怖了,简直是地球的疮疤,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它使得这里的地貌更加多样化。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听到了许多声音,有些认为要通过工程措施,将裸岩都覆绿;有些要在这里做灯光秀;有些要在坑里做展览;还有的提出要将采石坑填埋,因为这样更安全。但是我们的想法不同,我们的设计就是要把景观的多样化保留下来,把生态的多样性体现出来,让人能参观体验,还要有艺术的介入。

  在江洋畈生态公园中,我们用生境岛保留了大片原生植被,作为自然演替的样本,供人参观了解;梳理生境岛外的植物,营造生机勃勃的公园景观;恢复部分沼泽湿地,与原有芦苇塘联系起来,为动植物的栖息提供适宜的环境。另有1km 多长的漂浮栈道引导游客深入库区探索自然群落和生境环境,并提供了一系列观察平台和休息场所。道路和设施选择在淤泥较浅的山脚布置,便于建造,也较为安全。同时利用公园地势较高的优势,在大坝上和山坡上设置观景平台,使公园与更大范围的山林和城市产生联系。

  江洋畈生态公园占地20ha,位于西湖和钱塘江之间的山谷中。在公园建成之前,这是一个污染之地,是一个深20m的淤泥疏浚的堆积场,充满碱性物质,通风不良。就像一块垃圾场,它是禁锢10年的废弃景观。王向荣教授逐年重建了生态系统,将基本上濒临死亡和有毒的土地转变为植物和动物欣欣向荣的生境,使它成为昆虫、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的天堂。他的成就在当时的中国是前所未有的。世界上几乎没有关于这类项目可参考的信息内容。因为这是王向荣教授的一次实验性尝试,所以设计上毫无疑问是特别具有创新性和创造性。

  ——玛莎·舒瓦茨(Martha Schwartz) 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美国注册景观设计师、英国皇家建筑协会会员

  四盒园面积有1000m2 ,我们用1.6m高的夯土墙将四盒园围起来,利用石、木、砖等材料建造了四个盒子,它们分别具有春、夏、秋、冬不同的气氛,形成四季的轮回。这些盒子和围墙一起,把花园分隔成一个主庭院,以及位于盒子后面和旁边约10个小庭院,形成与网师园非常相似的结构,这也是中国园林的典型结构。

  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王向荣教授设计了“四盒园”作为展园。他对中国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深刻理解,使得他在设计中将中国园林的内涵表达得淋漓尽致。花园的4个空间以不同的方式限定,空间序列之间的戏剧性的变化诠释了不同寻常的四季旅程。这是一个杰出的景观设计作品。

  ——高依策(Adriaan Geuze)West 8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事务所创始人、总裁、首席设计师

  云阳环湖公园绿色廊道岸线ha。在规划设计中,保留了原有的自然岸线,建立了连贯的慢行系统,同时将破碎的景观格局进行整合,形成了阳光沙滩、月光草坪、水上花园等多个不同景点,为市民提供了多样的亲水空间,提升了城市的活力。

  在100m2 的方形展位中,用竹子和白色的织物创造了一个迷宫般的空间,一条蜿蜒的路径引导人们进入其中。在竹柱的支撑和钢丝的控制下,柔软的织物以不同的方式——围合、笼罩、缠绕、分裂等——形成非线性的帷幕,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无穷的变化。半透明的帷幕在灯光的照射下将花园的丰富层次展现出来。这是一个浪漫而富有禅意的花园,我们希望它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灵的宁静和感悟,取名为“心灵的花园”。

  即日起,截止到3月18日18点,转发文章到朋友圈并在评论区留言,留言点赞量第1名的读者将免费获得价值176元的117期杂志1套!

  2019年3月23日,UED117期《王向荣&林箐:文化的自然》新刊发布会将于北京UED杂志社举行。届时,现场将大咖云集,欢迎大家踊跃报名参与!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