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景观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景观规划

景观规划

漳州市区云洞岩景区未来3个五年发展规划出炉!分五大景区!

中国景观网2023-01-16景观规划小区景观节点效果图
微型植物景观,小区景观节点效果图,景观调查报告,漳州市区云洞岩景区未来3个五年发展规划出炉!分五大景区!,微型植物景观,小区景观节点效果图,景观调查报告由龙文区、龙海区人民政府委托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漳州云洞岩风景名胜区总体

漳州市区云洞岩景区未来3个五年发展规划出炉!分五大景区!

漳州市区云洞岩景区未来3个五年发展规划出炉!分五大景区!,

  微型植物景观,小区景观节点效果图,景观调查报告由龙文区、龙海区人民政府委托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漳州云洞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已于2022年9月26日获得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复,详见《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云洞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批复》(闽政文〔2022〕394号)。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第二十一条关于“风景名胜区规划经批准后,应当向社会公布”之规定,现通告如下:

  一、《总体规划》是指导云洞岩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和管理的基本依据,风景名胜区内的一切保护、利用和建设活动都必须符合《总体规划》要求。

  漳州市云洞岩风景名胜区是以“以千姿百态的花岗岩石,曲折幽深的岩洞,内容丰富的摩崖石刻为核心风景资源,依托源远流长的程朱理学文化内涵,具有城市生态屏障重要功能,集休闲游览、文化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型风景名胜区”。规划总体目标是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发挥风景名胜区的理学文化优势,统筹风景名胜区发展与漳州市城市建设的关系,丰富游览形式与游客体验内容,突出风景名胜区的资源价值,促使风景环境、居民社会、城镇建设三者协调发展,实现风景名胜区资源的永续利用。

  风景名胜区规划面积12.6km2,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保护区,其中一级保护区面积4.44km2,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35.24%,区内不得安排任何重大建设工程项目,除必须的直接为风景游赏服务的相关设施外,严禁建设与风景游赏和生态保护无关的设施。;二级保护区总面积6.19km2,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49.13%,二级保护区是风景资源较少,具有一定生态价值的区域,是一级保护区周边的协调保护与缓冲区域,可通过改善游览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其价值。三级保护区是风景资源很少、景观和生态价值皆较低的区域,同时也是游览设施集中的区域和城乡建设区域,面积1.97km2,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15.63%。三级保护区内游览设施集中的地区和村落应编制详细规划,合理安排旅游服务设施,有序引导各项建设活动,协调建设用地与风景名胜区的景观风貌。(见图2-1)

  针对风景区资源特色,规划对花岗岩自然山石、闽南摩崖石刻与理学文化、山体岩寺与宗教文化、古道驿站文化四类景观提出了展示主题、展示场所和解说方式。根据风景区资源空间分布特点,风景区分为云洞岩、瑞竹岩、岭兜山、长山、大石五个景区,规划针对每个景区风景资源特点都提出了不同的规划策略。组织游线方面,规划针对不同主题,不同时限提出了具体游览线路,为风景资源的全面利用提出了方向和措施(见图3-1)。

  总体规划针对风景区的交通、游览、基础设施都提出了系统建设要求。其中交通方面建立了车行、主要游览路、次要游览路、登山步道四个级别的道路交通系统,形成由综合停车场、小型停车场、综合站点、自行车站点形成的交通设施系统,同时,风景区推行环保动力的交通工具,节假日实施交通管制措施,注重道路周边山体植被的修复和植物景观的塑造。

  游览设施方面,规划设置了旅游服务中心、旅游村、旅游服务点、服务部四级旅游服务基地系统,并对每一级别的服务基地提出了具体设施建设的要求,包括餐位、床位的具体配备。

  基础设施方面,规划根据游客量的精确估算和科学预测,在给排水、供电、电信、环卫以及综合防灾方面都提出了具体部署和管控措施(见图4-1)。

  本着有利于保护风景名胜区的资源和环境、有利于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水平的原则对风景区内的居民社会进行产业引导和规模控制。

  一方面风景名胜区内的石洲村和蔡坂村两处居民点作为控制型居民点进行调控,对人口及建设用地规模提出具体调控措施。另一方面逐步调整经济结构,构建多元发展的旅游经济、统一整合风景区内自建苗圃,形成特色农业、打造云洞岩品牌,以点带面促进经济发展(见图5-1)。

  本着保护城市风水格局,维护云洞岩绿色屏障的原则对风景区周边的城市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意见,同时对风景区外围保护地带及周边产业提出布局方向。产业发展既要以旅游产业为带动,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契合闽台文化旅游中心形象主题,突出理学文化、摩崖石刻、古道驿站等核心资源的保护和展示挖掘;又要严格按照风景名胜区的各项保护要求,避免商业行为造成风景名胜区的大肆开发。

  规划还对风景区周边的城市建设风貌提出管控要求,针对周边景观特色和空间分布特征,对重要景观节点的建筑和绿地都提出了具体建设要求。

  土地规划方面,突出了风景名胜区土地利用的重点与特点,扩大风景游赏用地和林地;保护风景名胜区内林地、水域等生态用地,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兼顾土地利用现状,科学分析水文、地质、地貌和植被分布,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满足风景名胜区的用地需要;合理调整土地利用,严格控制风景名胜区建设用地规模,发展符合风景名胜区特征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结构(6-1、6-2)。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