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景观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景观规划

景观规划

狂客谢灵运(六):他只写了不到40首山水诗却被奉为鼻祖

中国景观网2023-01-16景观规划国外景观平面
景观设计博客,国外景观平面,还山景观,狂客谢灵运(六):他只写了不到40首山水诗却被奉为鼻祖,景观设计博客,国外景观平面,还山景观百度是这样定义他的:谢灵运(385年-433年),本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儿,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

狂客谢灵运(六):他只写了不到40首山水诗却被奉为鼻祖

狂客谢灵运(六):他只写了不到40首山水诗却被奉为鼻祖,

  景观设计博客,国外景观平面,还山景观百度是这样定义他的:谢灵运(385年-433年),本名公义,字灵运,小名客儿,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东晋至刘宋时期大臣、佛学家、旅行家,山水诗派鼻祖。

  谢家人大多短寿,谢灵运如果不是自己作死,想必还能活得更久一点。细究起来,康乐公的性格其实有些天真的,就像他的小名客儿一般,几十岁的人了有时还任性的像个小儿。话说回来,也只有这样天真到质朴的性子,才能写出这许多不朽的诗句。

  魏晋之前的诗文中,也有许多的山水描写,但基本上是为抒情或者叙事做背景用得。比如诗经《蒹葭》里也有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它的重点显然在后一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前面一句更侧重于通过对景物的描写用以强调时间背景。天光方亮露水依然成霜之时,我对你的思念就已泛滥成灾。这里面的景物描写就像现代戏剧里面的道具,纯粹是为了渲染氛围。

  到了曹魏和西晋,一代代的诗人相继崛起,对于山水的描摹也未停止,但本质上和前朝诗作一脉相承,依然处于辅助者。以曹操的《观沧海》为例,“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山水的出场极为磅礴壮丽,但作者感情的重点显然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里,景只是情的铺垫、陪衬,也许有人会说写文章不都这样吗。

  确实,从大面上来说“写景-抒情”的结构一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但到了谢灵运这里,却变成了“写景-写景-写景-抒情”。

  他就像是一个出色的静物画家,用诗的语言将他的所见、所听、所闻、所感精心描摹。在他的诗里,他所喜爱的山山水水都具备了灵魂和性格,它们或峻或秀,或陡或幽,或湍或缓,无一不是鲜活有力,充满了主角光环。

  玄这个东西真的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硬要将它们谱写成诗,大约就都是仙乐飘飘、王母子乔之类的缥缈,读起来真当是寡淡无味。

  “游仙诗”这一派的佼佼者当属东晋初年的郭璞,他是正一道教徒,除了家传易学外,还承袭了道教的术数学。东汉之后儒学地位不再,延续了千年的谶纬学便日渐式微了,郭璞算是这一学科的继衣钵者。他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长于赋文,而且写得一手绝佳“游仙诗”。

  可惜一身的谶纬绝学,最终死于占卜。王敦造反之时他是参军,因为卜筮不吉极力劝阻,被鬼迷心窍的王敦杀了。

  郭璞的游仙诗有别于以往的同类,他的诗往往借助“游仙”咏怀,“京华游侠窟,山林隐遁栖。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清源无增澜,安得运吞舟。圭璋虽特达,明月难暗投”,这样的诗句尚可一读。本人最喜欢他的一首另类四言《幽思》,“林无静树,川无停流”,只此八字,却满满的都是冲虚恬淡的侘寂禅意,读来意犹未尽。

  此外,他的赋作《江赋》文辞壮丽格调清雅,也可算是惊艳之作。他的诗文对谢灵运颇有影响,《诗品》就说灵运“其源出于陈思,杂有景阳之体”。

  一方面,当时玄言诗大行其道,诗人们往往会在作品中加入山水景物的描写,以表达一种疏淡旷远的意境。永和九年王羲之主导的兰亭集会上,谢安等人所做的诗集就是其中的典型:

  谢安这一首诗算是他的佳作,诗中也较多涉及景观,但更多的是侧重出游的感官而非景物的描写。在他的另一首四言《与王胡之诗》中,也有“兰栖湛露,竹带素霜。蕊点朱的,薰流清芳。”这样的诗句,着重于对花鸟云霞等自然景观的描写,但总体来说还是言情为主。

  另一方面,东晋偏安一隅,虽然在边境与北方各政权不断有局部冲突,但境内大部安宁,民生得到了几十年的修养,社会财富得以迅速积累。江南的丰富物产和优美风景,不仅滋养了权贵们的财富,也极大的滋养了他们的精神世界,陶然山水日渐成为晋人风尚。

  第三者,自东汉末年儒学价值体系的崩塌以来,百余年来,中国的士族阶层一直在寻找精神世界的另一个出口。以老、庄哲学为依托的玄学便是其一,而山水情怀则是他们找寻到的另一个心灵寄托。尤其是到了东晋末年,寒门军阀势力的崛起导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社会又一次进入了人人自危的动乱局面。于是士大夫们又一次将目光投向了世外,这一时期陶渊明的出走田园和谢灵运的放纵山水,无一不是因此而起。

  钱钟书先生在他的《管锥编》里将我国山水文学由“附庸蔚为大国”的时代定在东晋,是极精辟的。而山水诗的崛起,谢灵运的叔辈谢混是不得不提的一个人物,南朝的沈约和钟嵘等人,不约而同的将改变玄言诗风的功绩给予了谢混。南朝距离东晋最近,他们的手头会有更多的作品和依据,这样的评判想必不会偏颇。

  谢混是谢安的嫡孙,他的父亲和兄长都死于孙恩叛乱,他得以袭祖爵。据传他不仅文才斐然而且一表人才,被孝武帝看中,最后尚了晋陵公主。他官至尚书左仆射,不仅是朝廷的臂擘,也是当时谢氏家族的精神领袖。当时谢氏后辈人才济济,谢灵运、谢弘微、谢瞻等均有文才,谢混和他们同住祖宅乌衣巷,日常交游聚会,千百年后“乌衣之游”依然是文坛的佳话。

  谢混无疑是一个好家长,他对一众子侄均关爱有加,根据后辈们的优缺点,亲自教导和勉励他们为人处世之道。可惜的是,谢混最终因为错误的政治站位,不仅自己身死刘裕之刀,更是使谢氏家族的政治地位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谢混的诗作流传至今的只有寥寥几首,但他的《游西池》却大受褒奖,一直被誉为是革新玄言之作。

  这首诗引经据典,本质上还是玄言诗的体类,但诗中写景比重较多,且写景角度上下远近多方位变换,辞藻优美凝练,格调清新雅致,一改玄言诗言之无物风貌。

  和风微拂,登高远眺,不知不觉夕阳西斜,飞鸟归巢,鸣叫着欢聚枝头。落日的余晖流洒在池面树梢,水含清光,树现秀色,水清木华,好一幅迷人的秋池游景图。其中的“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一句,更是千古名句,据传清华大学就是因缘得此名。王夫之对此诗评价很高,评为“文密新意,已全乎其为康乐法曹矣。太元以下浮腐之习初洗,此得不为元功乎”。

  在谢混的诗中,自然景物已经不再只是玄言哲理的陪衬,而是作为诗歌的主体被竭力描绘和刻画,山水景物成为了线

  或许是谢家人天生的冲淡性情,他们似乎比一般的士族子弟更感性和多思,因而更具文学天赋。从谢混到谢瞻到谢弘微、谢方明以及谢惠连,再至南朝谢眺,谢家人在中古文坛可以说是星光熠熠。

  谢灵运以他富艳精工、如神工巧铸的山水诗冲破了“淡乎寡味”的玄言诗的堤岸,在文坛独树一帜。

  据沈约所撰的《宋史?谢灵运传》记载,当时谢灵运“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这样的人气已然不亚于现代的顶级流量们了。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