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景观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景观规划

景观规划

客家地名文化景观聚类分析 ——以宁化县为例(下)

中国景观网2022-12-20景观规划安徽九旭景观
江西景观石,安徽九旭景观,景观设计报价单,客家地名文化景观聚类分析——以宁化县为例(下),江西景观石,安徽九旭景观,景观设计报价单在对地名密度与人口密度进行地名宏观分析之后,使用K均值聚类对宁化县全体客家地名进行分类,根据分类后的

客家地名文化景观聚类分析 ——以宁化县为例(下)

客家地名文化景观聚类分析 ——以宁化县为例(下),

  江西景观石,安徽九旭景观,景观设计报价单在对地名密度与人口密度进行地名宏观分析之后,使用K均值聚类对宁化县全体客家地名进行分类,根据分类后的结果来统计自然景观地名和人文景观地名在各类别中的数量。根据地名属性,通过点之间的距离对宁化县地名作K均值聚类分析,经过多次试验得出最佳分类数量为6类,见表2。以图3、图4的专题图形式展示地名聚类结果,通常K-means聚类的结果是以质心为中点,呈现近似球形的簇。

  K均值聚类结果为:第1类有230个,主要分布在安远乡;第2类有324个,主要分布在治平畲族乡、曹坊乡、方田乡南部;第3类有350个,主要分布在河龙乡、水茜乡、中沙乡北部和湖村镇西部;第4类有160个,主要位于泉上镇、湖村镇东部;第5类有376个,主要位于济村乡、石壁镇、淮土乡以及方田乡北部;第6类有360个,主要分布于城郊乡、翠江镇、城南乡和安乐乡。

  聚类结果图与自然景观地名叠加,分析自然景观地名聚类结果,结果统计如表3所列。在地形地貌类地名中,第1类有88个,第2类有187个,第3类有145个,第4类有96个,第5类有167个,第6类有33个。其中第2、3、5类地名数量较多,分别分布在宁化县的中北部水茜乡、中沙乡,以及西部、南部的乡镇地区,其中出现较多的字是“坑”“坪”,如“陈坑背”“古田坑”和“连岌坪”等。在水文类地名中,第1类有29个,第2类有40个,第3类有43个,第4类有39个,第5类有62个,第6类有13个。最多的是第5类,主要分布在石壁镇、淮土乡和济村乡等地,用字主要以“塘”“江”“溪”为主。

  与地形地貌类地名和水文类地名相比,动物类和植物类地名的数量较少。其中与动物有关的地名,第1类有8个,第2类有33个,第3类有15个,第4类有9个,第5类有35个,第6类有3个。与植物有关的地名中,第1类有25个,第2类有36个,第3类有28个,第4类有21个,第5类有30个,第6类有6个。动物类地名以第2类和第5类居多,植物类地名分布较为均匀,第6类的数量最少。

  聚类结果图与人文景观地名叠加,分析人文景观地名聚类结果,结果统计如表4所列。在建筑类的324个地名中,第2、3、5类数量最多,具体结果为第1类有35个,第2类有68个,第3类有72个,第4类有49个,第5类有78个,第6类有22个。耕作类总体数量较少,在耕作类地名中,第1类有17个,第2类有42个,第3类有26个,第4类有29个,第5类有34个,第6类有5个。

  与方言有关的396个地名中,第1类有54个,第2类有104个,第3类有73个,第4类有52个,第5类有99个,第6类有14个。与姓氏有关的地名,第1类有62个,第2类有102个,第3类有95个,第4类有69个,第5类有107个,第6类有20个。从聚类结果中可以得出,方言类和姓氏类地名都是以第2类和第5类数量居多。

  从K均值聚类结果来看,宁化县的自然景观类地名和人文景观类地名都主要集中在第2、3、5类当中,主要是宁化县的北部和西南部,具置有南部的治平畲族乡、曹坊乡,西部的方田乡、济村乡、石壁镇、淮土乡,北部的河龙乡、水茜乡、中沙乡。

  利用GIS空间分析中的核密度估计法,从相对微观的角度深入宁化县客家地名的研究,逐一对地形地貌类、水文类、动物类、植物类、建筑类、方言类、耕作类和姓氏类地名进行分析,得到各类地名景观核密度分布图,如图5、图6所示,从空间可视化的角度来分析宁化县地名空间分布特征。

  由图5可以看出,宁化自然景观类地名中,地形地貌类地名主要分布在宁化县西部的石壁镇和淮土乡、南部的治平畲族乡和北部的水茜乡。水文类地名主要聚集在中部的县城所在地翠江镇及西部的石壁镇,次中心则为北部的安远乡、水茜乡和东部的泉上镇。

  虽然动物类和植物类的地名数量并不比前两者多,但从图5(c)、图5(d)可以看出,两类地名呈现多中心的空间分布形态。动物类地名聚集程度最高的是北部河龙乡与水茜乡交界处,第二是南部曹坊乡与安乐乡的交界地带,其余的次中心为城南乡、治平畲族乡、淮土乡和石壁镇等地。而植物类地名最为聚集的地区分别位于南北两侧的治平畲族乡和水茜乡,也存在着安远乡、石壁镇、淮土乡和方田乡等多个次中心。

  图6为人文景观地名核密度分析图。从整体上看,不同类型人文景观类地名的空间分布存在着比较大差别。其中方言类和耕作类地名分布较为一致,方言类地名主要分布于宁化南部治平畲族乡和方田乡、北部河龙乡和水茜乡、西部淮土乡和石壁镇;耕作类地名分布较为相似,主要以水茜乡、石壁镇和淮土乡为聚集中心,以安远乡、河龙乡、泉上镇和治平畲族乡为次中心。建筑类地名与姓氏类地名的空间分布特征反差则比较大。

  建筑类地名主要集中于县城翠江镇,聚集次中心只有水茜乡和泉上镇。姓氏类地名空间分布在全部8类地名中最为均匀,各个乡镇的姓氏类地名密度较为一致,除了河龙乡和城南乡以外,其余乡镇都显示出较为聚集的分布特征。

  K均值聚类分析法与核密度估计法两者侧重点不同、各有优点。K均值聚类的优点是占用内存少、计算量小、处理速度快,比较适合用于大样本的聚类分析。核密度估计能够反映出各个散点的空间分布特征,充分体现地理学的距离衰减规律。K均值聚类将地名点分为若干类,根据地理学第一定律“任何事物都是与其他事物相关的,只不过相近的事物关联更紧密”的原理,K均值聚类能够对地名实现聚类,聚类后地名在空间距离上较为接近,地名与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联系性也比较高。核密度估计则是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在空间上计算地名的分布密度,能够从分析结果中快速地找到地名点的聚集中心和离散区域,可以非常直观地反映出地名在研究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特征。

  在K均值聚类后对自然景观地名和人文景观地名分类统计,分别统计每一聚类中自然、人文景观地名的个数,结果显示了宁化县客家地名以宁化县的北部和西南部为主。核密度估计法分别对自然景观地名和人文景观地名分析,宁化县西部地区在多种地名类型的核密度估计都呈现较为聚集的结果,其次是宁化县的南部和北部等地区。结合K均值聚类和核密度估计两种方法的结果来看,都反映了西部、南部和北部地区是宁化县重要的客家地名聚集地区。

  宁化县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地势总体自西向东倾斜。由于历史上多次板块构造运动的影响,使得宁化境内形成了复杂的地貌特征。宁化自然景观类地名中,地形地貌类地名主要分布在宁化县西部、南部和北部。“坑”字最为常见,多用于表示山间低洼地带,如“李北坑”“前垄坑”。“山”和“岭”多集中于山区,如“云盖山”“七沙岭”,主要是山地、山岭或是丘陵。“塅”和“坪”意思相近,大致意思为山间较为平坦的地区,而塅表示的面积稍大,如“翠子塅”“三角坪”。宁化的湖、泉数量较少,境内水系主要由闽江、韩江和赣江3个水系河流组成,3个水系以翠江镇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别向北、西、东南三个方向流去。因此水文类地名则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中部。水文类地名多包含“塘”“溪”“沙”字,由此可以推断水文类地名多与当地池塘、小溪及河岸有关,如“白莲塘”“古武溪”“沙洲尾”。

  宁化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冷而干燥,降水量充足,日照条件好,所以气候条件较好。再加上地貌类型丰富,所以宁化地区有利于野生动植物的繁衍。虽然动物类和植物类地名的数量相对较少,但用字种类也比较丰富。动物类地名用字有“龙”“虎”“牛”“鸡”“猪”等。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寓意权势、尊贵、吉祥等;华南虎也曾经出现在宁化境内;牛、鸡、猪是南方的农村地区较为常见的家畜,反映了当地客家人所养殖的家畜种类;有些地方由于神似某些动物的外形而得名,如“牛角湾”“鸡公岽”。植物类地名用字有“竹”“莲”“樟”“茶”等,这些植物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见的植物类型,其分布能够明显反映出宁化县的气候类型特征。

  由此可见,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的表达和认知有着重要的影响。区域内的地名往往是人类对于当地自然环境的反映,是人与自然共同作用下的结果。通过系统的研究地名,可以认知一个地域的自然环境。

  方言类地名有396个,用字有“磜“嵊”“麻”“牯”“径”“咀”等。在客家方言中,“麻”同“嫲”,意为“雌性动物”。“嫲”虽然指的是雌性动物,但对其幼子来说,她们是母亲,母亲在孩子的眼中永远是坚强、高大的形象,因此也可引申出“强大”的意思,在客家话里形容某些物品则会在后面加“麻”字,如鸡麻(母鸡)、笠麻(斗笠)。“牯”则多用于表示较为幼小的雄性兽类,如牛牯岽、牛牯庵。姓氏类地名在宁化境内的分布均匀,但从地貌视角分析,其分布范围大多是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这些地方主要是适合农耕生产和居住的山前平地。查阅资料得知,宁化全县共计144个姓氏,随着客家先民不同时期的南迁,多种姓氏也随之而来。耕作类地名所在地区的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历史上客家人迁徙到南方地区之后,由于宁化等客家地区地势复杂、森林密布,多民族多族群共存于粤赣闽交界区域,客家人的居住地大都处在万山环抱之中。这种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既养育了宁化县的客家人民,更抚育了辉煌的中华文明,时至今日,宁化地区的农业生产也还是以传统农耕为主。

  宁化县历史悠久,经过了千年的发展,形成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也留下了许多的历史建筑文化景观。在建筑类地名中,“土楼”“围”“寨”“寮”等用字较多,从这些字眼亦可发掘历史上宁化县的风土人情。“土楼”和“围”的意思相近,都表示客家文化极具代表性的围屋式建筑,围屋式建筑的产生与中原居民南迁的历史息息相关。客家人南迁之后,常常遭遇剽悍的土著居民袭击,先后迁移的不同家族之间也会经常发生殊死的斗争。种种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客家人极其重视防御,所以他们决定聚族而居,将住宅建造成一座易守难攻的设防城市,客家特色的围屋式建筑也应运而生。“寨”字反映了古时候当地的山寨文化。宁化境内有畲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历史上少数民族多喜欢以山寨聚居,因此当地的少数民族有非常浓厚的山寨文化,如“杨家寨”“石牛寨”。“寮”本义指长排状的房屋,在客家方言里也指简易的房屋,代指客家先民南迁过程中搭建的结构简单的茅屋,反映了客家先民南迁的经历。

  文章通过对宁化县地名的空间聚类和空间分析发现,宁化地区不同类型的客家地名点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是不同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均衡的特点。中部翠江镇,北部水茜乡,西部石壁镇、淮土乡,南部治平畲族乡,都是地名较为密集的地区。总体而言,宁化县客家地名重点分布区域分别是宁化县西部、南部、北部地区。

  (1)宁化县西部、南部和水都是重要的客家地名聚集地区,从相对宏观的角度使用K均值聚类对全体宁化县客家地名进行聚类分析,再从相对微观的角度深入宁化县客家地名的研究,逐一对地形地貌类、水文类、动物类、植物类、建筑类、方言类、耕作类和姓氏类地名的空间分布特征做分析。K均值聚类和核密度估计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都反映了西部、南部和北部地区是宁化县重要的客家地名聚集地区。

  (2)自然景观类地名的分布与宁化县自然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坑”字最为常见,多用于描述山间低洼地带。“山”和“岭”多集中于山区,主要表示山地和山岭。这也突出了宁化全县“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村庄”的整体地理环境特征。水文类地名分布也与宁化县河流流域密切相关。动植物类的用字则是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影响,“虎”反映了我国南方地区出现过华南虎的情况,“牛”是极为常见的用于耕作的役畜,“鸡”“鹅”是客家乡村家庭中的主要食用家畜。“桐”“樟”“柏”等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见的植物种类,反映出当地所处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植被特点。

  (3)人文景观类地名则与宁化悠久的历史文化息息相通。宁化的南部、北部、西部地区是方言类和耕作类地名的主要分布区域。建筑类地名主要集中在中部的翠江镇。姓氏类地名分布最为均匀。方言类地名里有不少与“山”有关的词汇,这恰恰体现了客家人与山的不解之缘。结合方言类和耕作类地名的分布来看,二类地名的分布特征较为相似,体现了客家人以山地耕作为基调的客家传统产业。建筑类地名突显了客家传统建筑的特点,也从侧面反映出客家人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又要抵御外敌入侵,被迫选择傍山而居、聚族而居的生存方式。姓氏类地名分布均匀,历史上随着中原人不断向南迁徙,宁化县也有了丰富的姓氏种类。

  (4)石壁镇被认为是“客家南迁的中转站”“客家祖地”,它在客家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从东汉开始,就有中原汉人入宁化境内定居,随后由于唐、宋两朝战乱不断和灾祸频发,迫使中原汉人向南迁移,越来越多的汉人迁居南方,石壁镇就是当时中原人迁徙的主要目的地。因此位于宁化县西部的石壁镇在K均值聚类和核密度估计的结果当中,石壁镇的客家地名都有较高的聚集程度。定居在石壁的客家先民们,在石壁地区繁衍生息。他们从中原带来了丰富的文化和语言,并同当地的文化、语言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新的文化和语言,客家文化就此在宁化地区发展传播。

  (1)地方部门做好地名调查和保护工作。在地名保护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地名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如果没有地名信息,地名的保护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建议各个地方政府结合相关单位部门的力量,统筹成立地名文化调查保护工作组,对辖区内的地名文化进行收集调查,并核实地名的大致位置,做好地名信息调查收集的基础工作。

  (2)建立并完善地名信息数据库。历史以来,地名的记录和储存方式都是以纸质材料作为储存媒介,纸质材料的纸张容易损坏且字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磨变淡,也存在着容易丢失的问题。现代信息化的储存方式有快速便捷的特点,而且可以多渠道备份,信息不易丢失也不易损坏。因此可以建立地名信息数据库,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来保存地名信息,同时也可以借助地理信息技术对地名进行可视化表达,将地名信息立体地呈现出来,以便地名信息的记录、保存和展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张子强索要10亿赎金,李嘉诚却给了10亿3800万,3800万做啥用的?

  李少莉的耳钉只是最后打扮的地方,在此之前至少有5个地方要打扮 百科阅览

  郑州厂产能大幅降低,苹果:预计iPhone 14 Pro系列出货量将低于预期

  消息称松下将于明年 2 月发布全画幅无反相机 Lumix S5 Mark II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