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景观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景观资讯

景观资讯

建业君邻大院 北龙湖岸边“竖”起来的森林建筑

中国景观网2024-02-02景观资讯浦东院景观
初夏的景观,浦东院景观,树景观青松,建业君邻大院北龙湖岸边“竖”起来的森林建筑,初夏的景观,浦东院景观,树景观青松你可以随时在大自然中徘徊,也能在不经意间发现许多有趣的地方。比如一条小溪,一片覆盖了森林的山谷、一座雕塑、一个

建业君邻大院 北龙湖岸边“竖”起来的森林建筑

建业君邻大院 北龙湖岸边“竖”起来的森林建筑,

  初夏的景观,浦东院景观,树景观青松你可以随时在大自然中徘徊,也能在不经意间发现许多有趣的地方。比如一条小溪,一片覆盖了森林的山谷、一座雕塑、一个岩石花园、一些盛开的花朵,甚至一个可以避暑的小洞穴……

  1927年上映的科幻电影《大都会》,这样描绘未来的城市场景——建筑形态各异、高耸入天,立体化交通穿梭入云,城市拔节朝向天空。一个世纪前的电影,精准预测了百年后人类城市的生活状态。伴随着城市建筑的立体化发展,一个重要的命题随之产生——自然生态又该以何种姿态于城市存在?

  当代国际建筑大师各有创意。早在上个世纪,勒·柯布西耶在巴黎的萨伏伊别墅中,创新改变了传统平面环绕式花园的设计,以“漂浮”的屋顶花园补偿了自然,恢复被房屋占去的地面;同时期,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享誉世界的代表作——位于宾夕法尼亚的流水别墅,以背靠陡崖,悬浮在瀑布之上的三层建筑,打破传统围合空间对建筑形式的限定,与环境形成巧妙且立体的空间互动。

  今年初,MAD建筑工作室发布了位于美国丹佛的住宅作品垂直峡谷「One River North」,在其主创设计师兼创始合伙人马岩松的设计方案里,一条巨大的裂缝斜跨过建筑体,裂缝之处是布满耐寒景观绿植的功能空间,人工制造的自然映射着远处连绵的洛基山脉。

  以立体景观形式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丰富功能多样性,同时也改善城市环境,这些赫赫有名的建筑都在用一种疏密有致、有虚有实的形态,与周围环境的山川、林地、流水紧密交融,让城市景观更生动。

  自然山水的丰富多样性,为立体景观设计的理念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路及素材。位于河南郑州北龙湖的建业君邻大院·松苑,作为中原落地的首个“立体景观设计社区”,有着别样的设计巧思,将环境与建筑、自然与城市巧妙地融合。

  在开篇,我们提到了松苑景观设计师、泛亚国际执行总裁Michael Erickson先生所描述的松苑胜境——在松苑,你可以随时在大自然中徘徊,也能在不经意间发现许多有趣的地方。比如一条小溪,一片覆盖了森林的山谷、一座雕塑、一个岩石花园、一些盛开的花朵,甚至一个可以避暑的小洞穴……进入松苑园区,就像进入了一座“垂直森林”,这也是松苑设计之初便不与众同的原因。

  通过水平、垂直或斜向界面的立体化组合,建业君邻大院松苑实现了“地上、地面及地下”三界面绿化,这是松苑最大的景观设计亮点。

  在垂直森林的地上空间,水平界面上错落分布着18栋松苑社区建筑体,以及贯穿南北主轴线造型特异的会所和幼儿园。

  会所和幼儿园均高出地面两层,屋顶做了覆土和草坡的处理,所以能巧妙地跟景观融为一体。通过这两个端点,南北的景观又被链接到了主轴线上。

  会所由两片巨大低矮的形似“翅膀”的曲面屋顶组成,以轻盈的姿态落于主湖湖滨,南侧紧邻主湖,开阔的立面横窗全方位展示会所内外环境,这一建筑在满足基础使用功能和立体空间感之外,也让整个氛围有了更多的艺术气息。

  幼儿园是一个形态奇特的地景建筑,区别于传统横平竖直的房屋造型,柔和的曲线和大地水平线融为一体。水平线慢慢变成坡,有一种邀请的意思,邀请你触摸它、走上这座建筑。

  在来回错动的楼体中,水环又在水平界面上,将核心景观串联到一起。围绕着水环构成不同的景观序列——

  光映水台的半洞穴感更狭小私密,增加了人的交往强度,从斜向界面和垂直界面引导人行进的方向,外加植物、光和自然光线的引入,让人主动走近、休憩会客;

  白石乐园里,水和岩石的立体化景观造型,营造了雕塑化的艺术体验感,微微凹陷的草坪增加了内聚的空间感受,这是设计师有意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水景、构筑物传达互动的讯号,吸引人们关注、逗留、玩耍;

  还有外围散落的林下冥想空间、宅间云谷花园,介于景观和建筑之间的游玩空间、开放草坪及不同主题的小型花园……

  在垂直森林的上空,室外空中阳台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区亮点。从外部来看,庭院独特的天然流线型造型,呼应着建筑的有机形态,延伸整体的艺术美感;层层庭院相互错动,加强空间转换的丰富度。灵动的云朵建筑融入景观,像掩映在树林中漂浮的平台。

  身在室内,阳台的造型及绿化草花的种植让居者有一种私密感,同时可一眼望到窗外的绿意盎然;

  这时,设计师就巧妙地吸引了居者的目光,让居者从室内不知不觉间主动进入设计师规划好的室外园区,花更多的时间驻足观赏——

  水平和垂直界面的组合更加丰富场所的空间感,还原从空中、地面看“森林”的多维视角。草花从阳台花池一路延伸到室外,和树冠、枝叶连接,形成非常自然的水平界面,鸟瞰时垂直的楼体则好似天然的树顶平台,让人身在空中也拥有森系的园林居住体验;

  在社区园路中游走时,垂直上方的空中花园若隐若现,爱探索的居者,便可抬头看看经常被现实忽略的上方空间。

  让地下空间与地面空间相联系,打破下沉空间的封闭感,是设计师对园区下沉空间设计作出的重要考量。

  在地下停车场,暗沉无光的状况是设计师极力想避免的。把阳光投入下沉广场、让天光在下沉空间也能看到,再通过景观设计手法尽可能把空间点亮,这是最终的设计思路。

  设计师把这个节点命名为“流光庭院”。从上向下像鸟儿一样俯瞰下沉庭院,庭院中的小山丘、植物和弧线小窗的设计,让空间更立体有趣。从地下空间顺着阶梯拾级而上,可以拥有一种置身画卷的体验。

  行车进入地下空间,穿过下沉庭院,通过直梯或旋转楼体,便可行至地面的人行步道。底层种植的草花植物相互掩映、朝向天空,看上去像是下沉广场的顶盖。柔和的植物与地面上的树阵绿荫融为一体,人们从远处就可以望见这些树,走到近处便可看到交通入口。

  灯光与照明也必不可缺。在全明采光的园区设计总思路下,会所、地下大堂及地库都引入了自然光线。在自然光之外,建筑照明、植物景观、园林构筑物、水景照明、园路及下沉庭院照明,共同构成了松苑的立体照明系统。树的夜景,建筑的轮廓以及雕塑小品的独特姿态,用无灯杆光线整体勾勒和塑造的游览空间,以明暗关系创造的设计兴奋点,都增添了松苑夜景的立体感和戏剧性。

  整个园区中,景观绿植为过渡空间提供了立体化的元素。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手法中,竹林阻隔视线法在松苑步道中频频出现,这让首层私密感增强;多种绿植的高矮搭配种植,运用竹、松、水、石这些景观元素,让松苑成为一个大园林,也让景观的转接更柔和,同时引导着人们游玩移动的方向。

  中国古典园林与自然融合对话的宝贵经验,在松苑设计中被重新唤起。世界变化虽日新月异,一个不变的因素却经常被人忽视:现代人和五千年前的祖先一样的行走、聆听和交谈。人对身处的环境依然有亲近感,依然对自然抱有本能的好奇心。拥有丰富界面和层次的园林社区,依然能够引起现代人的情感共鸣。

  我们一直处在建筑与自然的对抗中。受现实规划条件和土地资源的限制,北龙湖大部分开发项目,受制于价值至上的严苛原则而多采用行列式布局。这种便捷和均好化,让很多项目的规划大同小异。

  如果说,三重立体景观设计是松苑区别于其他项目的最大亮点,那么从避免同质化的角度,设计师从中国传统的精神生活出发,把“松”作为一种隐喻,从园林植物到品格精神,以设计师擅长的功能、技法、材料,让松苑最终成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精神栖息地。

  这就是建业君邻大院松苑的山水意境,在与自然对话的世界里,让居者逃离现实的日常生活,享受片刻的宁静。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