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嬗变 满城新景入画来
自贡嬗变 满城新景入画来
自贡嬗变 满城新景入画来,花艺景观设计,景观树成本,景观局部效果图“江姐故里、千年盐都、恐龙之乡、中国灯城”——自贡城市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变。这十年,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形成融合互动、共同繁荣的城乡新形态;这十年,矢志城市更新,城市形象实现跨越式提升;这十年,公园融入城市,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这十年,一座宜居宜业的老工业城市新貌,正从愿景走向现实。
仲秋的傍晚,釜溪河文创公园人头攒动,三五成群的市民或沿河岸漫步,或坐在河边谈笑风生,好不惬意。站在河畔仰望,汇兴路一号桥如一道彩虹横跨釜溪河。昔日毛家坝老街区,如今是网红打卡地。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十年前,这里还是散乱的工业布局,生产与生活相互干扰,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制约城市发展。
城市更新,让这片土地获得新生。近年来,自贡超前谋划、奋力争先,探索城市更新之路——针对城市生产与生活相互干扰制约的矛盾,大规模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以东西向贯穿市域的G348为主轴,高起点建设板仓、舒坪等7个特色工业园区,城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退城入园”,为城市更新赢得空间。
与此同时,自贡市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保护、后开发,先地下、后地上,提速推进东部新城(含东北部新城)建设,加快完善南部新区(南湖生态城、沿滩新城)、西部新区(贡井新城)功能,城市承载能力年均新增4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进入“双百”大城市行列。
锚定“城市更新”,十年间,自贡人一直在“新旧”“进退”“取舍”之间探路转型发展,城市形象和面貌实现跨越式提升。一座延续千年文脉的品质之城,正加速崛起于天府之南。
从劣Ⅴ类的黑臭水体到文旅融合的滨河公园带,如今,文创公园不只有风景。在这里,河湖生态绿地不仅是城市的点缀,还是承载文旅新动力、转换生态价值的载体。
“新街”装进“旧里”。在文创公园新街里,曾经废弃的“川矿”“川庆”旧厂房片区,经过生态修复、后工业景观化后,得到再开发利用,取而代之的是繁华的商圈和五光十色的霓虹光景,成为文旅产业的先行地。游客在新旧融合中,消费的是空间、体验的是文化、享受的是美景,不变的是历史和文化。
夕阳西下,一波接一波的游客登上“夜游釜溪”的航船,观赏釜溪河“一河三弯四段二十四景”风貌。“夜游釜溪”自2019年9月启航以来,即成网红景点,成为四川省三大夜游项目之一。
城市更新,自贡提出坚持“少拆多改”,不搞“大拆大建”,最大限度保留文化记忆和城市肌理,更好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共融共生。老盐场1957文旅项目就是一个现实样本。
大安盐厂曾是自贡四大盐厂之一。2012年,随着经济调整和改善环境的需要,大安盐厂在运营半个多世纪后停产,成为一个全方位的“盐标本”。而今,绵延的厂房、巨大的蒸炉、运盐的管道、粗壮的钢梁仍在,但这里已不是曾经的工业废弃地,而是集工业博物馆、文化展馆、群艺舞台等为一体的“盐文旅”消费新空间。让它实现巨变的,正是“城市更新”这只“巨手”。
如今,对家住沿滩区景峰观澜小区的林倩来说,每天清晨,叫醒她的不再是床头的闹钟,而是窗外的风景:晨曦初露,推窗四望,伴随着清脆的鸟鸣,只见龙湖公园碧波荡漾、绿意盎然、鲜花烂漫……
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是自贡的时代课题,也是自贡对理想城市发展模式的探索。
十年来,自贡大力推进实施全域公园体系构建,以新发展理念为“魂”、以公园城市为“形”,为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构建园城一体、诗意栖居的山水城市新形态而共同努力。市民的切身感受,正折射出这项努力的成效。
一夜秋雨后,釜溪河复合绿道示范段(市民俗称“花海”)格外清新宜人,蜿蜒的河道碧波幽幽,河岸绿树成荫、芳草依依,清新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这条绿道是长跑爱好者王彦空闲时最常去的地方。“随着绿道建设,还串联起了文创公园、釜溪河滨河景观带,接近一个半程马拉松的距离。”王彦说,绿道建成后,他身边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户外运动。
宜昆河湿地公园,是自贡城区又一个大型的“绿肺”。作为釜溪河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工程,这座以水系连通工程为主、兼具景观效果的公园包含“一湖一环五景”(即宜昆河生态湖、3公里生态堤岸环线,以及叠溪广场、观鸟栈道、青云揽胜、饮涛彩田、生态水岸等5处景观),植物种类达到113种,有乔木7408株,四季有花看、全年有景赏。
在釜溪河畔水涯晓渡盐运码头的小公园里,休闲广场草木葱郁、鸟语花香,运动栈道顺着山体蜿蜒而上,人行其上,乐在其中。每当广场喷泉水幕开启,船型雕塑和船帆通过水柱成型,搭配波浪状开孔灯光,好似沉寂已久的盐船再次扬帆起航。
“现在公园数量多、功能多,逛公园不再是过去的节庆式游览,而是日常行为。”市民李毅峰说,当生态宜居成为市民的共同追求,公园就是城市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从点状到线型,从分散到串珠成链,从链铺展成面,2017年以来,自贡严格保护城区87座山体、74处湿地,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水系连通及生态补水工程,大力度推进规划建绿、见隙插绿、拆围透绿、立体增绿,依山就势建成了一批山体公园、湿地公园、街头绿地、社区绿地、生产绿地。截至2021年末,自贡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8.8%,绿化覆盖率达4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9平方米,已形成“大绿绕城”的生态屏障,初步构建起园城一体、诗意栖居的山水城市新形态。
9月17日上午,在自流井区大缺口社区工业泵厂居民小区中央,和煦阳光下,三五老人围坐在一起闲聊,一旁的孩子们尽情奔跑嬉戏,爽朗的欢笑声回荡在小区上空,一幅岁月静好的幸福画面跃然眼前。
这个小区的房屋建成时间久,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都有,曾经,人们对它的印象是设施旧、环境差。
得益于老旧小区改造,今年,它迎来了“逆生长”,让“老”居民过上“新”生活——堡坎边、步行梯全部加装了全新的橙色护栏;数百平方米的院坝内,既保留着几十年历史的老树,又增设了彩色儿童活动设施;路面全部进行了翻新,每个楼栋新装上了智能门禁;实施了雨污分流改造、强电改造,新增机动停车位和非机动车棚,增设了集中晾晒区……
从“住有所居”到“安居宜居”,十年来,自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商品住房为主体,限价房、保障性住房、人才公寓为补充,租赁住房为调节,满足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与此同时,坚持“强基、治乱、补短、适老、添彩”,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和既有住宅增设电梯。一个个老旧小区通过“重建”,健身休闲广场、党建活动中心等适老、适幼活动场所一应俱全;照明设施完善、智慧小区建设,居民住得更舒心……
磨子井社区是自贡人口最为密集的社区之一,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栋栋楼房,犹如一位位老者见证了“三线建设”时期这里的光荣和传奇。
去年,作为省级示范项目——磨子井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全面实施,不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陆续更新,而且以“三线建设”为主题,结合小区建筑文化元素,以慢行步道、历史街区为线,以小区院落、公共活动中心、城市公园为点,串珠成链,重塑了由表及里的城市外貌。
一条巷道讲述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眼下走进磨子井,这里墙上彩绘的铁锹、竹椅、搪瓷盅惟妙惟肖,猫咪、蝴蝶、仙人球以假乱真,“跑藏藏猫”的小孩活灵活现,复古的长明路灯、1966电话亭、东锅专线列车穿越时空……全长不过数十米的步道被人们称为自贡的“山城巷”,因其隐约唤起不少市民的记忆而跻身网红打卡点。
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好看”更“好住”。近年来,我市还坚持将“既有住宅增设电梯”与“老旧小区改造”统筹部署、协同实施,让居民幸福“一键直达”。
作为自贡最早的一批商品房,鹰大花苑小区已有20年房龄。如今,12部崭新的钢结构一体化电梯“挂”在居民楼的外墙上;小区内,道路拓宽了,路面硬化了,增加了绿化,修复了管线。“整个小区都亮堂了,走进来就像进了新的商品房小区。亲戚朋友来玩时,都说我家像买了新房一样。”居民罗智敏说。
2013年11月,自贡市被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中国环境保护协会等联合授予“杰出绿色生态城市”荣誉称号。
2014年5月4日,《自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经省政府正式批准实施。
2014年11月,自贡釜溪河复合绿道示范段工程荣获2014年度“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优秀园林绿化工程奖”最高奖——大金奖。
2020年9月18日,自贡市自流井区磨子井珍珠山片区小区、大安区周家冲小区被作为四川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示范项目。
2012-2021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到2021年末达56.2%。
2021年末,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8.7万人。
2021年末,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8.8%,绿化覆盖率达4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9平方米。
10年来,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079万平方米,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安置房6.7万套,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提高到41.88平方米。
蜿蜒流淌的釜溪河见证了岁月更替,“江姐故里、千年盐都、恐龙之乡、中国灯城”——自贡城市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变。这十年,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形成融合互动、共同繁荣的城乡新形态;这十年,矢志城市更新,城市形象实现跨越式提升;这十年,公园融入城市,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这十年,一座宜居宜业的老工业城市新貌,正从愿景走向现实。
仲秋的傍晚,釜溪河文创公园人头攒动,三五成群的市民或沿河岸漫步,或坐在河边谈笑风生,好不惬意。站在河畔仰望,汇兴路一号桥如一道彩虹横跨釜溪河。昔日毛家坝老街区,如今是网红打卡地。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十年前,这里还是散乱的工业布局,生产与生活相互干扰,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制约城市发展。
城市更新,让这片土地获得新生。近年来,自贡超前谋划、奋力争先,探索城市更新之路——针对城市生产与生活相互干扰制约的矛盾,大规模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以东西向贯穿市域的G348为主轴,高起点建设板仓、舒坪等7个特色工业园区,城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退城入园”,为城市更新赢得空间。
与此同时,自贡市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保护、后开发,先地下、后地上,提速推进东部新城(含东北部新城)建设,加快完善南部新区(南湖生态城、沿滩新城)、西部新区(贡井新城)功能,城市承载能力年均新增4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进入“双百”大城市行列。
锚定“城市更新”,十年间,自贡人一直在“新旧”“进退”“取舍”之间探路转型发展,城市形象和面貌实现跨越式提升。一座延续千年文脉的品质之城,正加速崛起于天府之南。
从劣Ⅴ类的黑臭水体到文旅融合的滨河公园带,如今,文创公园不只有风景。在这里,河湖生态绿地不仅是城市的点缀,还是承载文旅新动力、转换生态价值的载体。
“新街”装进“旧里”。在文创公园新街里,曾经废弃的“川矿”“川庆”旧厂房片区,经过生态修复、后工业景观化后,得到再开发利用,取而代之的是繁华的商圈和五光十色的霓虹光景,成为文旅产业的先行地。游客在新旧融合中,消费的是空间、体验的是文化、享受的是美景,不变的是历史和文化。
夕阳西下,一波接一波的游客登上“夜游釜溪”的航船,观赏釜溪河“一河三弯四段二十四景”风貌。“夜游釜溪”自2019年9月启航以来,即成网红景点,成为四川省三大夜游项目之一。
城市更新,自贡提出坚持“少拆多改”,不搞“大拆大建”,最大限度保留文化记忆和城市肌理,更好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共融共生。老盐场1957文旅项目就是一个现实样本。
大安盐厂曾是自贡四大盐厂之一。2012年,随着经济调整和改善环境的需要,大安盐厂在运营半个多世纪后停产,成为一个全方位的“盐标本”。而今,绵延的厂房、巨大的蒸炉、运盐的管道、粗壮的钢梁仍在,但这里已不是曾经的工业废弃地,而是集工业博物馆、文化展馆、群艺舞台等为一体的“盐文旅”消费新空间。让它实现巨变的,正是“城市更新”这只“巨手”。
如今,对家住沿滩区景峰观澜小区的林倩来说,每天清晨,叫醒她的不再是床头的闹钟,而是窗外的风景:晨曦初露,推窗四望,伴随着清脆的鸟鸣,只见龙湖公园碧波荡漾、绿意盎然、鲜花烂漫……
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是自贡的时代课题,也是自贡对理想城市发展模式的探索。
十年来,自贡大力推进实施全域公园体系构建,以新发展理念为“魂”、以公园城市为“形”,为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构建园城一体、诗意栖居的山水城市新形态而共同努力。市民的切身感受,正折射出这项努力的成效。
一夜秋雨后,釜溪河复合绿道示范段(市民俗称“花海”)格外清新宜人,蜿蜒的河道碧波幽幽,河岸绿树成荫、芳草依依,清新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这条绿道是长跑爱好者王彦空闲时最常去的地方。“随着绿道建设,还串联起了文创公园、釜溪河滨河景观带,接近一个半程马拉松的距离。”王彦说,绿道建成后,他身边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户外运动。
宜昆河湿地公园,是自贡城区又一个大型的“绿肺”。作为釜溪河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工程,这座以水系连通工程为主、兼具景观效果的公园包含“一湖一环五景”(即宜昆河生态湖、3公里生态堤岸环线,以及叠溪广场、观鸟栈道、青云揽胜、饮涛彩田、生态水岸等5处景观),植物种类达到113种,有乔木7408株,四季有花看、全年有景赏。
在釜溪河畔水涯晓渡盐运码头的小公园里,休闲广场草木葱郁、鸟语花香,运动栈道顺着山体蜿蜒而上,人行其上,乐在其中。每当广场喷泉水幕开启,船型雕塑和船帆通过水柱成型,搭配波浪状开孔灯光,好似沉寂已久的盐船再次扬帆起航。
“现在公园数量多、功能多,逛公园不再是过去的节庆式游览,而是日常行为。”市民李毅峰说,当生态宜居成为市民的共同追求,公园就是城市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从点状到线型,从分散到串珠成链,从链铺展成面,2017年以来,自贡严格保护城区87座山体、74处湿地,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水系连通及生态补水工程,大力度推进规划建绿、见隙插绿、拆围透绿、立体增绿,依山就势建成了一批山体公园、湿地公园、街头绿地、社区绿地、生产绿地。截至2021年末,自贡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8.8%,绿化覆盖率达4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9平方米,已形成“大绿绕城”的生态屏障,初步构建起园城一体、诗意栖居的山水城市新形态。
9月17日上午,在自流井区大缺口社区工业泵厂居民小区中央,和煦阳光下,三五老人围坐在一起闲聊,一旁的孩子们尽情奔跑嬉戏,爽朗的欢笑声回荡在小区上空,一幅岁月静好的幸福画面跃然眼前。
这个小区的房屋建成时间久,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都有,曾经,人们对它的印象是设施旧、环境差。
得益于老旧小区改造,今年,它迎来了“逆生长”,让“老”居民过上“新”生活——堡坎边、步行梯全部加装了全新的橙色护栏;数百平方米的院坝内,既保留着几十年历史的老树,又增设了彩色儿童活动设施;路面全部进行了翻新,每个楼栋新装上了智能门禁;实施了雨污分流改造、强电改造,新增机动停车位和非机动车棚,增设了集中晾晒区……
从“住有所居”到“安居宜居”,十年来,自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商品住房为主体,限价房、保障性住房、人才公寓为补充,租赁住房为调节,满足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与此同时,坚持“强基、治乱、补短、适老、添彩”,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和既有住宅增设电梯。一个个老旧小区通过“重建”,健身休闲广场、党建活动中心等适老、适幼活动场所一应俱全;照明设施完善、智慧小区建设,居民住得更舒心……
磨子井社区是自贡人口最为密集的社区之一,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一栋栋楼房,犹如一位位老者见证了“三线建设”时期这里的光荣和传奇。
去年,作为省级示范项目——磨子井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全面实施,不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陆续更新,而且以“三线建设”为主题,结合小区建筑文化元素,以慢行步道、历史街区为线,以小区院落、公共活动中心、城市公园为点,串珠成链,重塑了由表及里的城市外貌。
一条巷道讲述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眼下走进磨子井,这里墙上彩绘的铁锹、竹椅、搪瓷盅惟妙惟肖,猫咪、蝴蝶、仙人球以假乱真,“跑藏藏猫”的小孩活灵活现,复古的长明路灯、1966电话亭、东锅专线列车穿越时空……全长不过数十米的步道被人们称为自贡的“山城巷”,因其隐约唤起不少市民的记忆而跻身网红打卡点。
老旧小区升级改造,“好看”更“好住”。近年来,我市还坚持将“既有住宅增设电梯”与“老旧小区改造”统筹部署、协同实施,让居民幸福“一键直达”。
作为自贡最早的一批商品房,鹰大花苑小区已有20年房龄。如今,12部崭新的钢结构一体化电梯“挂”在居民楼的外墙上;小区内,道路拓宽了,路面硬化了,增加了绿化,修复了管线。“整个小区都亮堂了,走进来就像进了新的商品房小区。亲戚朋友来玩时,都说我家像买了新房一样。”居民罗智敏说。
2013年11月,自贡市被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中国环境保护协会等联合授予“杰出绿色生态城市”荣誉称号。
2014年5月4日,《自贡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经省政府正式批准实施。
2014年11月,自贡釜溪河复合绿道示范段工程荣获2014年度“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优秀园林绿化工程奖”最高奖——大金奖。
2020年9月18日,自贡市自流井区磨子井珍珠山片区小区、大安区周家冲小区被作为四川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示范项目。
2012-2021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到2021年末达56.2%。
2021年末,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8.7万人。
2021年末,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8.8%,绿化覆盖率达4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9平方米。
10年来,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079万平方米,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安置房6.7万套,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提高到41.88平方米。
相关文章
- 三个业界大佬合作的第四代住宅实力演绎静谧的奢华
- 第二节 植物图例的整理---绿化施工图的绘制教程
- 楼盘测评万科·西铭小镇打造以“桃塬清泉”为主题的景观社区
- 欧式庭院一种别具一格的庭院风格!
- 爆款预定!深圳新中心C位红盘再上新全面升级二期新品曝光
- 神奇的旅行这三个地方看起来就像是电影里的场景一样
- “建筑工程行业迈向可持续发展之路”(国际视点)
- 暴风雨中青岛老板帮游客寻回失物 游客:青岛不仅风景美人更美
- 国庆期间 哈市照明设施亮灯率将达到98%以上
- 世界四大文化景观之一中国网文
- 2021年我国旅游景区行业领先企业西藏旅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及优势分析
- 五台山智慧景区项目建设初见成效 正加速向数字化景区迈进
- 生态湿地公园设计捞景观鱼
- 蟹季来临!隐于盛泽湖住套房品蟹赏秋!
- 家居挂画 张利老师手绘山水 打造高端新中式风格
- 因为绿色建筑!园林景观人才需求暴涨!
- 实拍!徐州这里的景观美到极致!
- 走进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展示热带雨林之美
- 武汉天兴洲沙滩宛如巨型水彩画
- 打印文章长春景观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