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景观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景观资讯

景观资讯

LA专集|与自然共生——风景园林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国景观网2023-07-31景观资讯景观小园林
新共享景观,景观小园林,景观类游戏,LA专集|与自然共生——风景园林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新共享景观,景观小园林,景观类游戏城市扩张使绿地受到破坏,这种土地覆被的变化将导致栖息地丧失、生物量和碳储量减少,威胁全球生物多样性。但

LA专集|与自然共生——风景园林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

LA专集|与自然共生——风景园林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

  新共享景观,景观小园林,景观类游戏城市扩张使绿地受到破坏,这种土地覆被的变化将导致栖息地丧失、生物量和碳储量减少,威胁全球生物多样性。但如果将绿地问题纳入城市规划和发展的考虑范围内,未来城市就可以起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并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作用,同时增加人类福祉[1]。风景园林学以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为宗旨,能通过理论和实践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重要贡献。

  休斯敦植物园和自然中心面积62.7hm2,毗邻水牛湾(Buffalo Bayou)。近年来由于飓风、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在规划设计开始前植物园已经失去了50%以上的树冠遮盖。设计意图建立弹性景观,为当地动植物提供避难所,为面临环境威胁的地区提供设计范本。

  植物园所在地区位于松树林、沿海草原和橡树稀树草原的交汇处。火灾和放牧的水牛曾经限制着植物过度生长,维持草原开阔。为了在极端气候过后恢复生态系统功能,设计团队建议回归草原而不是重新造林。因为这种原生生态系统更具复原力,同时也具有教育意义。

  项目建立了一个面积0.8hm2的生态湿地。这片湿地具有雨水滞留、灌溉再利用的功能,并为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此外,项目修复了2.8hm2的林地,补种更加多样的林地树种,并补充了草本地被。

  峡谷是植物园规划设计的重点,由水牛河的一条支流和它周边起伏的地形组成。为了避免洪水对道路和桥梁造成的破坏,团队重塑了自然景观,同时使景观建筑、基础设施与水位变化相协调。桥梁被设置在峡谷中更高的位置,栈道则让游客可以进入峡谷中的低地。

  控制草本植物入侵的对策包括机械除草、人工拔草和施除草剂。2020年,山羊替代大型食草动物,也被用于控制植物生长,提高土壤肥力。2015年启动的长期监测方案显示,近年来植物园的入侵物种减少,树种多样性增加,传粉者数量增加一倍。园中也发现了未曾记录过的新鸟类。

  在中东人口稠密的大都市中,阿尔费公园的开创性设计实现了城市自然。具有包容性的自然环境取代标志性建筑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公园占地27500m2,是阿联酋第一个关注生物多样性、社会活动和小气候优化的城市公园。

  公园位于阿布扎比市中心贫瘠的土地上。为了提高动植物多样性,项目种植超过2000株的本土乔灌木,包括来自沙漠苗圃的国家树种——灰叶牧豆树(Prosopis cineraria)。由此形成小气候,减轻城市的噪声污染。斜坡式入口将凉爽的南风引入公园,增强自然降温效益。本土草本和灌木的种植也提高了沙质土壤的保水能力。

  通过种植设计、土壤改良,以及循环灌溉系统构建,阿尔费公园的灌溉量比传统公园减少了40%。植物的增加也吸引了更多的昆虫、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

  设计基于生物学家和种植专家对该地区地理条件和野生动植物研究。整个过程长达1年。SLA为此发布了《植物手册》(Hands on Flora),内容涵盖了阿联酋所有的本土树种及其生长习性,以及将其融入设计的策略。

  裕廊湖畔花园是裕廊湖花园一期开发地块,占地53hm2。裕廊湖花园位于裕廊区的西岸,是新加坡第一个位于市区的国家级公园。裕廊区曾经是一片被红树林和淡水沼泽覆盖的泽国,是动植物的家园。随着城市扩张和用地功能转变,往日的生物多样性已不复存在。项目以生物友好型设计(biophilic design)为原则,恢复自然环境和生物栖息地。将人的需求与自然结合,增强环境依恋,用一种深刻而基本的方式来保护自然。

  项目重现了淡水湿地的生态群落,新建糖胶树岛作为水鸟家园。植物(如糖胶树)利用发达的呼吸根抵抗潮水侵袭;动物则利用水位变化来觅食。原有水渠被转变为一片溪地。设计团队在岸边设置了多层嵌套平台,保证江獭等动物的生活不被打扰。

  团队在裕廊湖西部,地势较低的区域设置香兰栈道,沿岸种植香兰草、红椰树、野菠萝等50余种适应潮汐变化的湿地植物。这里是巨蜥和蜻蜓的家园,也是冠斑犀鸟、苍鹭和江獭的觅食场。团队在地势高的区域种植成片的红毛草和狼尾草,以便鸟类筑巢和捕食。

  野趣乐园占地2.3hm2,分为13个不同的自然探险主题区,游乐设施采用天然的材料,让孩子们在模拟动物行为的活动中收获乐趣。潮水湾是模拟潮汐的生态池,也是孩子们的水上游乐场,采用生态净化群落作为天然的水处理系统。

  莱昂·利维原生植物保护区占地12hm2,由巴哈马国家信托基金会和莱昂·利维私人基金会共同建立。创始人莱昂·利维(Leon Levy)和妻子谢尔比·怀特(Shelby White)热爱伊路瑟拉岛(Eleuthera)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植物保护区的建立实现了他们的美好愿景。

  保护区所在的地块曾经由矮林(高海拔、多岩石、水分低的树林)和已开垦的生态退化地区组成。项目的重点是保护自然和花园,提高人们对巴哈马植物多样性的认识,激励后代保护当地物种和栖息地,降低多年砍伐森林、入侵物种进口和单一农业耕作的负面影响。保护区的建立分阶段进行,现已进入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在建设基础设施的同时,进行广泛的灌木林恢复,利用现有的咸水沼泽、成熟的红树林、次生沙丘和林地,创造生态驱动的花园。地块内曾包含一个非法垃圾场,从废弃物中长出的椰子树被保存下来。它们是过去的见证者,也代表着保护区的再生。垃圾场被清理后,结合水瀑布在低处形成湖泊,吸引鸟类和蜻蜓栖息。

  第二阶段以巴哈马其他的生态系统为特色,并创造更多的教育场所。其中包括本地植物繁殖中心,由农田蓄水池演变成的淡水湿地,以及历史农业展览花园。雨水侵蚀氧化的石灰石被挖掘出来,向游客展示当地的地质结构。

  第二阶段结束后,超过20%的原生植被已经得到恢复。保护区现有超过171种本地植物和34种鸟类。最近新增超过100种药用植物和25种的经济植物。第三阶段还将进一步扩大游客中心,完善教育科研设施。

  澳大利亚耕地扩张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加建使考拉栖息地丧失。2019—2020年灾难性山火事件也提高了人们对其生存困境的关注。伍尔古尔加(Woolgoolga)至巴利纳(Ballina)的高速公路(W2B)全长120km,是太平洋高速公路升级的最后一段。项目围绕此段公路为考拉栖息地的重建提出新植被战略。

  公路穿过森林、沿海灌木林、农牧场,以及一系列重要的河流走廊。升级的关键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这些生态敏感区的直接影响,提供生物多样性补偿。130hm2的新植被区被建立起来,用于连接走廊东西两侧现有的核心考拉栖息地,同时野生动物地下通道使考拉能够在栖息地之间安全移动。

  公路西侧是成片种植甘蔗的低海拔地区,地下水位高而排水不良,东侧为稳定的沙丘区。在专业机构进行土壤测试并提出土壤改良建议的基础上,项目制定了一系列种植计划,将甘蔗地恢复为原生森林。

  计划分为5个阶段:物种选择(基于坡面以及与已建区域的连通性确定先锋物种)、场地准备(清除杂草、机械翻土、坡面处理)、种植时序和规模确定(确定苗木规格、繁育时间、种植方法等)、管理养护(浇水除草、防止栅栏腐蚀),以及5年以上的样方监测(试验田卫星监测、管理响应机制审查等)。

  穿过台中市中心的铁路长1.7km,是老城区发展的重要催化剂。它位于堤坝上,废弃后更像是一道屏障,阻碍着两侧通行。设计重新利用铁路线,以可持续的方式连接城市空间,为生物多样性创造一条绿色走廊。

  保护当地动植物、提升环境质量的同时,项目进行了广泛的规划设计,包括城市更新、公众参与、历史纪念、绿地和水资源保护,以及行人和自行车的交通流线。最终形成一条以人为本的绿色走廊,与滨水区形成互补。

  为了记录历史,新的道路体系遵循铁路轨道的模式。同时整合了场地现有和未来的规划职能。作为市中心的线性公园,成为台中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使城市基础设施更加连贯、便民。

  布拉里克门特(Blaricumment)是一个居住区,约有1100户居民。城市规划建设一条新河(Meentstroom),连接附近比伊万克社区(Bijvanck)的现有水源和古伊默湖(Gooimer)。居住区的绿色植物集中在沿着新河的线km,由芦苇覆盖的人工河岸与湖泊的自然河岸形成了生态连接。

  公园中种植大面积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吸引蜜蜂、蝴蝶和鸟类,从而增加生物多样性。植物的色彩范围从栽培得到的亮色到天然的黄绿色,色彩相互搭配,极具观赏价值。每个居住区道路的交叉口都有广场,其中种植体量高大的点景树,如雪松、法桐等,作为广场的“名片”。

  公园里的特域包括采花园、足球场,自然运动场和健身场。不同的种植设计将笔直的街道和弯曲的支路区分开来,使基础设施分层更加明显。街道较为狭窄,给人一种近自然的氛围。道路材质以混凝土为主,方便滑冰者和残疾人使用。

  设计强调交通连接性,共设14座横跨新河的桥梁。桥和道路围栏都由人造树篱构成,代表着社区亲近自然的形象。堤坝将新河与湖泊隔开,加设闸门,从而建立河湖联系。堤顶和内部采用木质结构,为进出船只创造一个温暖的入口。

  威廉亚历山大公园位于荷兰乌得勒支A2高速公路隧道的顶部,根据隧道屋顶设计要求而创建,可作为隧道天然的“避雷针”。同时也是莱兹河(Leidse Rijn)和阿姆斯特丹莱茵运河(the Amsterdam Rhine Canal)之间风景优美的生态连接。

  公园沿用了A2高速公路“候鸟路线”的主题。远离城市的区位条件为小型哺乳动物、鸟类和昆虫创造出更多的生存空间。公园为它们专门设计了巢穴。分期工程中,已经建成的沙质立面是目前最长的雏鸟墙。充足的浆果、昆虫和蜜源植物确保了春秋两季候鸟的食物供应。交叉路口下设置了生态通道,让小型哺乳动物可以安全地穿过公园。

  公园东部为各年龄段的居民提供了活动空间,西部则是一片开满紫花的草原。东西方向上,设计团队布置了玉兰林、文化场、运动场、自然草地和邻里果园。一条山顶路径将各分区联系起来。南北向种植,强调出中心和南部两座望景塔之间宽阔的视野。高架的栈道和随风吹拂的植物让游客感觉与大自然相连。

  附近居民和学校师生都参与其中。运动场根据邻近小学的意愿而建造。教育嵌套设施的设计由学生和产品设计师共同完成。公园为当地养蜂人提供水果和鲜花,他们的蜂箱也会被放在公园中。山顶路径的标识由2位当地艺术家绘制,以“看不见的高速公路”为设计灵感。

  霍布森维尔(Hobsonville Point)是奥克兰的一个郊区,旨在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社区。“Te Ara Manawa”在毛利语中指红树林之间的通道,社区中5km长的沿海公园以此命名。环绕半岛的步道和骑行道连接着新建居民区和怀特马塔港(Waitematā Harbour)。这一项目是联系自然、人以及社会文化的关键。

  公园通过游戏,使人们停下来思考。它包括海滨长廊,穿过红树林的木栈道、横跨沟壑的吊桥、可以欣赏海港风光的休闲野餐点,以及多种游戏互动装置。

  滨海陆地、淡水和海洋中蕴含着动植物宝藏,被用作生态系统恢复的指标。项目种植的本土树种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在旧空军基地上建立了苗圃。这些苗圃也作为社区学校的教育基地。

  残留的沟壑是海岸植被带恢复的重点,它们变成4片雨水净化湿地,增强了栖息地连通性。一系列“源头治理”计划,与更广泛的绿色基础设施项目(如生物洼地、雨水花园和树池)相结合,在湿地和河口之间建立显而易见的生态联系。

  在木质标记杆上被凿出的一个个小孔洞,被称之为栖息地标记(Habitat Markers)。洞穴有趣的触感和丰富的空间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大的栖息地标记甚至形成微型建筑。尺寸不一的洞穴也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不同的生存环境。洞穴的位置由周边环境决定,如森林地表、树冠、草甸、人工池塘和泥滩。

  新加坡曾经被原始的低地龙脑香林、淡水沼泽、红树林等覆盖。农业的快速发展使超过90%的天然林被破坏。到21世纪,新加坡更加注重绿化和自然保护,建立了“花园中的亲生态城市”(Biophilic City In A Garden)。这座国家的未来目标不仅是在土地受限、建筑密集的景观中,确保本土生物多样性,更是创造人与自然相协同的城市生态系统。

  新加坡自然保护蓝图(The Nature Conservation Master Plan,NCMP)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基因存储库是其中的关键。保护区作为基因库的载体,是NCMP的第一个重点。由于用地集约,新加坡成为少数在城市中建立核心自然保护区的国家。为了应对栖息地碎片化,规划部门围绕核心区设置缓冲公园,并形成生态连接网络。海洋保护总蓝图(MCAP)则根据潜在有效源礁的位置,划定姐妹岛海洋生态园(SIMP)。生态园目前正在建立原位硬珊瑚储存库,数量可覆盖全球800多种硬珊瑚的30%以上。

  NCMP的第二个重点是栖息地增强、恢复以及物种复育。除自然区域外,栖息地增强也适用于城市景观,如购物区中吸引蝴蝶的小路、植物园缓冲区中的淡水湿地栖息地等。森林修复计划通过种植固氮植物、改良土壤、引入原生物种、吸引传粉者等方式,增强雨林恢复力。老虎兰、新加坡蕊木、东方斑犀鸟、滑毛江獭、杯状大海绵等濒危物种也得到了保护。

  第三个重点包括综合调查和对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同时基于生态研究制定科学的管理计划。相关人员应用新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多主体建模、数值建模、基因组学、3D建模和激光雷达等),在国家、景观、地表、基因的不同层面开展研究和运营工作。

  林良任,陈莉娜,鲁·艾德里安·福铭.增进城市地区生物多样性:以新加坡模式为例[J].风景园林,2019,26(8):25-34.

  面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锐减,AECOM指出可以在自然中寻找解决方案。例如,雨林与泥炭沼泽能吸收并储存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调整群落结构则可有效防控山火。苏格兰高地和南加州圣地亚哥偏远地带是两个极为不同的生境。但研究团队在两地进行再野化的目的是相似的,即恢复生物多样性,提升复原力,应对气候变化。

  在苏格兰,AECOM与多方合作,建立了自然资本实验室(NCL)。团队遵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生态系统管理委员会(Commission on Ecosystem Management)提出的准则,恢复40hm2的森林,建立种群联系,引入当地已经消失的物种。利用无人机、人工智能、机器人漫游车和热成像等技术,实时跟进环境动态,建立景观绩效评估方法,包括捕碳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标等。

  项目将在2019—2024年期间,通过数字化自然资本核算工具,收集环境数据(如土壤和水质),为环境管理技术创新提供实验数据支持。团队还开发了相应的虚拟现实工具,人们可以通过3D数字虚拟现实模型,看到对再野化区域生态状况的未来模拟。

  NCL以创立国际实验室、实现全球互联站点为目标,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危机开发新的解决方案。为此,AECOM已开始在澳大利亚西南地区设立研究站。

  Boffa Miskell已为奥克兰的两个地区制定了生态连接策略(ECS)。生态连通性的提高,可以增强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恢复力;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气候变化和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协调有限资源,团队提出4个主要目标:划定具有高生态价值的区域,计算特定物种的生态连通性;对连接和扩大现有栖息地的操作方法进行评估;为管理区域划分优先级;实现针对生物多样性的多方共治。

  团队对灰扇尾鹟(Rhipidura fuliginosa)等“伞护”物种(umbrella species)进行了连接性分析。“伞护”物种既对选定物种开展保护,也有益于该地其他物种的生存。使用ArcGIS对选定物种在核心斑块之间的连通性进行建模,得到野生动物走廊,深入了解物种的行动模式。

  项目成果采取书面报告与线上互动地图结合的方式进行发表,促进广泛地参与。用户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地区探索生物连通性,了解保护方法。地区管理机构由此确定优先发展战略。这些地图还支持公告发布和资金申请,向公众展示管理成效和更广泛的生物多样性惠益,提高市民的环保知识。

很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