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生态评价与最小阻力模型的江南水乡土地整治规划
基于景观生态评价与最小阻力模型的江南水乡土地整治规划
基于景观生态评价与最小阻力模型的江南水乡土地整治规划,城市桥梁景观,别墅景观节点图,景观生态学会议《农业工程学报》2019年第35卷第3期刊载了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等单位韩博、金晓斌、沈春竹、项晓敏、曹帅、孙瑞和周寅康的论文——“基于景观生态评价与最小阻力模型的江南水乡土地整治规划”。该研究由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项目号:2015BAD06B02)资助。
土地整治生态转型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必然趋势,土地整治的目标也逐渐从单一的农业生产提升向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景观、促进乡村和谐发展等多方面拓展。但当前土地整治生态转型路径尚不清晰,针对不同区域的差异化整治模式研究也较少。
该研究以景观生态理论为基础,基于遥感数据、调查数据等多源数据,融合景观生态评价方法和最小阻力模型方法,针对江南水乡这一特殊区域进行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研究。
该研究设计的江南水乡土地整治规划技术路线为:①现状分析。基于景观指数评价,结合实地调研,确定项目区整治限制性因素;②整治分区。采用空间聚类分析方法对项目区景观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划分不同类型整治区域,确定整治方向和主导工程;③廊道优化。采用最小阻力模型方法,考虑廊道布局的工程成本、农民意愿成本和生态成本,生成最低成本时的廊道,并进行修正;④斑块优化。在不同整治分区布局不同的斑块基质优化工程,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生态组合净化系统和水乡景观提升工程。
结果显示:通过项目规划,沟渠功能覆盖面积提升40.79%,道路功能覆盖面积提升60.06%,水系连通度提升55.43%,水系环通度提升454.95%,项目区整体景观生态安全指数提升35.56%。
研究表明:①生态型土地整治可以从规划理念、规划路线、工程类型、工程设计等方面进行创新,以相关理论为指导,在目标、模式、方法等方面探索生态转型;②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需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整治模式;③本研究设计的江南水乡土地整治规划方案可以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前提下提升项目区景观生态质量。
相关文章
- 东联规划思辨周案例09 东联规划高分学员优秀快题03
- 我这十年 金逸民:游客的笑容就是最大的回报
- 想要欣赏到美丽的丹霞地貌这些景区值得一去
- 生态保护修复司道路景观绿化效果图
- 成都首个城市级TOD景观示范区对外开放啦!
- 英国“遗产电影”与乡村景观
- 湖北这十条风景绝美的公路初秋自驾必打卡!
- “龙门吊” |MAD赢得重庆寸滩国际邮轮中心竞赛
- 抄作业!这才是吉安人宅家的标准答案
- 西安景阁景观工程有限公司来合阳考察红薯深加工项目
- 焕然一新!五缘湾湿地公园木栈道全面升级开放
- 赏秋好去处!棋盘山景区十一假期旅游攻略来了
- 【有奖征名】伊旗阿镇中心城区这些景观节点邀您一“名”惊人!
- “臭水塘”变身“景观塘”
- 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入选国家级荣誉称号
- 万里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中华景观的文化瑰宝
- “济南泉·城文化景观”考古成果图片展开幕 众多市民感受济南历史文化底蕴
- 随州沿河大道道路及沿线生态提升工程项目正式进场
- 新生必存 校园平面示意图
- 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在苏州隆重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