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景观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网站首页>景观中国

景观中国

修复与再生丨永定河河流廊道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终期评图圆满结束

中国景观网2023-01-16景观中国中外园林景观赏析
景观如何成为方案设计,中外园林景观赏析,滨水景观设计规范,修复与再生丨永定河河流廊道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终期评图圆满结束,景观如何成为方案设计,中外园林景观赏析,滨水景观设计规范2019年“京林杯”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课程设计竞赛“修复与再生——永定河

修复与再生丨永定河河流廊道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终期评图圆满结束

修复与再生丨永定河河流廊道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终期评图圆满结束,

  景观如何成为方案设计,中外园林景观赏析,滨水景观设计规范2019年“京林杯”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课程设计竞赛“修复与再生——永定河河流廊道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终期评图于6月27日下午在垂花门举行。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是京津冀区域重要水源涵养地、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其纵贯京津冀西北生态涵养区、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辐射影响南部功能拓展区,是京津冀地区的生态主轴。

  课程选定区域位于永定河“平原城市段”首端,沿线分布有绿海森林公园、首钢园区、园博园、卢沟桥、大宁水库、稻田水库等一系列重要节点,涉及门头沟、石景山、房山、大兴、丰台等5区。

  课程以“城市双修”为背景,聚焦生态环境修复、城市功能提升、特色风貌塑造3个主题,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相关内容及要求。希望以此段河流廊道生态修复和重建为契机,加强城市与河流的联系,带动城市片区空间环境的优化提升,形成“山水城”的良好格局。

  本次评审由来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朱育帆教授、北京创新景观园林设计公司总经理李战修先生、AECOM景观设计总监黄剑女士、京林集团景观规划设计院设计总监周浩先生,课程负责人刘志成、林箐老师,以及其他授课教师王沛永、钱云、张云路、段威、许晓明和李慧老师共同参与。

  首先,李慧老师对前来的嘉宾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感谢,并介绍了课程的基本情况。本次课程是继“北京三山五园地区绿道”及 “北京海淀十字绿廊构建”一系列研究的又一次尝试。以永定河补水为契机,选择阜石路-京良路为研究对象,从规划到设计,探索城市与河流的有机互动。课程研究分为规划和设计两个阶段,本次为设计阶段的成果评图,下面由6组同学分别对三个区段进行汇报。

  第一组(区段1)以“城市对话荒野,人工与自然共生”为题,设计回应了场地特征,以荒野景观为一种粘合剂,综合统筹雨洪、生态、人与城市四方面的关系,确定“一廊一轴三核一环三段多带多点”的规划结构,规划提出荒野的策略,将荒野景观重新定义为五种类型:“雨洪型荒野”“演替型荒野”“参与型荒野”“叙事型荒野”“过渡型荒野”,并对每一种荒野的具体策略进行了概述。对于河道的整体策略为以下四点:1.人工湿地净化,控制污水源头;2.自然化河道,创造多样性生境;3.塑造大地景观,丰富游赏体验;4.河岸弹性植被,打造雨洪型荒野。对于轴线.整合空间、道路下穿;2.加强中轴,视廊引导;3.打造客厅,功能丰富;4.演替荒野,动态介入。对于湿地康养段的策略如下:1.道路整合分级,设置增加环线.恢复动态水系,塑造良好水岸;3.增加流域湿地,塑造游憩公园;4.干预演替荒野,弹性应对雨洪。

  第二组(区段1)就中期的规划成果进行了简单论述后,选取与永定河蓝绿网络最直接相关的六个地块进行详细规划设计,包括竖向、河道水位、交通网络、慢性体系、植被等多个方面。六个地块特点不同,设计侧重点也有所差异,分别为以郊野休闲为特色的滨河公园、展现永定河和首钢文化特色的绿色空间、彰显京西形象的中轴景观、区域内集娱乐和森林康养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以湿地景观展示、科普为特色的生态绿楔、以展示河道自然演替为主的生态公园。方案还结合视频演示,方便观众更加了解设计的详细内容。

  第三组(区段2)以“蓝绿交织,林水相融”作为主题,利用场地已有的水、绿色空间、历史人文资源,注入“主题+”改造提升策略,探讨以河流廊道为核心的景观体系与游憩体系构建。设计共分为四区六个地块,生态涵养区对应南大荒、莲石湖湿地注入“湿地+”与“生机+”,打造以动植物栖息地及湿地净化为主、结合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湿地公园。园博园部分更新区与城市休闲区提倡“生活+”与“生态+”,打造集文化活动、休闲游憩为一体的创新园区与城市滨水公园。最后文化更新区提倡“自然+”与“更新+”,改造提升旧工业区、卢沟-宛平-晓月文化带,产业转型传承文化的同时,构建生态活力带状公园。希望在蓝绿之间打造共塑有机生长的活力组团,以实现水绿文三脉合一。

  第四组(区段3)将区块尺度总体的设计策略分为三部分:划分生境类型、设计交接边界、植入活动内容。以河道和稻田湿地为主体修复廊道构建五大生境类型,水面、湿地、草地、疏林和密林,按照植被斑块类型进行栖息地的划分。对河道进行了不同洪水位及竖向的设计,形成不同河流形态。设计选取了六个地块进行大的策略方向上的落实,从植物选择上、空间地形的营造上进行了论述;东侧是由森林公园、两个郊野公园所组成的郊野带,其功能有活力休闲区、生态体验区、森林拓展区、林下漫步区、自然教育区,对原永定河城市段左岸林地体系(分为纪念林、自然林、人工次生林、原农场)提出历史保护、生态网络、生态防护、自然体验的规划方向定位。

  第五组(区段2)以“文·水·绿——空间格局思路下滨水生态游憩体系的构建”为题,探讨河道与游憩空间的关系。在前期规划的背景下,依据河道特点进行选点,共涵盖六个不同的地块—森林康养公园(水之养)、园博湖湿地公园(水之净)、社区中心公园(水之居)、哑叭新语智慧公园(水之衍)、晓月科普公园(水之育)、卢沟文化公园(水之境)。通过前期分析,提出设计策略,得到设计总图。对竖向、交通、水体、种植、视线进行详细分析。汇报重点展示了12个节点的详细设计与精彩的全园游览视频。

  第六组以“蓝绿共生、城水相融”为题,从北京市总体生态格局规划和生态系统服务这一概念综合出发,对场地的功能进行提升定位,将六个节点分为三个大类进行提升改造——水体生态修复、微气候调节和河堤林地改造。以水体生态修复为基础,恢复场地的生态支持服务功能,在通过微气候调节和河堤林地改造,提升以低影响开发、森林康养、生境提升、水源涵养等为主的场地生态调节服务。

  到场嘉宾均为行业内资历深厚的教师、设计师和管理人员,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结合各自不同的背景,从各个角度对于三个地块、六组同学的汇报进行了评价,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与建议。

  黄剑老师作为唯一一位参加过中期评图的嘉宾,她对同学们在这一学期的付出表示了肯定,但她也提出,多数同学在设计阶段中,并不能落实前期规划时的定位和策略,无法很好地回应场地的现状问题,这在未来的学习中还需多加注意和提升的部分。

  李战修老师强调,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更多地从研究的思路出发,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个在规划和设计阶段遇见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有些跨学科的问题,也应该尝试从我们的专业角度给出回应。

  周浩老师十分细心地指出了每个组在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具体设计里的一些形态、尺度等方面的不合理。他还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对同学们在设计阶段中的思路给出了自己的优化建议。

  朱育帆老师对每组同学都提出了问题,旨在对同学们进行思维上的引导。同时,他还从专业教师的角度,结合课程的教学形式及目标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强调每个地块都应找到自己的设计特点,避免均质化,帮助同学们更加明确了规划设计的思路,以达到更好的课程训练效果。

  最后,林箐老师对专家们的珍贵意见和授课教师的长期指导表示了感谢,也对同学们在这个阶段中的努力和进步表示了肯定。她表示,希望同学们能珍惜、重视这样的学习和锻炼机会,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能从更多元化的角度思考和理解城市与河流的关系,在此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勤加探索与总结,带着自己的思考继续学习。同时,还希望本次课程的研究成果能对北京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有所启迪。

  至此, “2019-京林杯-永定河河流廊道景观规划与设计竞赛”圆满结束。本次部分课程成果将在2019北京国际设计周展出,敬请期待!

很赞哦!